高适送人赴芜湖
以前高中、大学毕业临别的时候,同学们都要交换毕业纪念册,在上面龙飞凤舞的相互赠送几句祝福的话语。很多人常常会引用这样一句唐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表达对同学们前程似锦、名闻天下的美好未来愿景的祝愿。这首诗,就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唐朝的诗坛,群星璀璨,高适也是光华灼灼的明星之一。高适,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他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也有不少名句被后人传诵,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民令人悲”。现代著名小说家郁达夫的名字就是取自高适的字,他也是高适的一个资深粉丝。
高适的人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华丽“逆袭”:高适虽然祖上曾经阔过,但因为他父亲早逝,也就没什么遗产可继承了。在岁之前,他东奔西走,寄人篱下,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乞食度日,没有一日开心颜;岁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十年间就改变了诗人只会舞文弄墨的形象,一跃而成横刀立马、身系一方安危的将帅,为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稳定四川边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因此成为唐代历史上仅有的因军功而至封侯的诗人。《旧唐书》评价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高)适而已”。当代学者周勋初评价高适说,“五十之前,蹭蹬落魄,盛唐诗人中罕有其比;入仕之后,喧嚇显达,盛唐诗人中亦罕有其比”,确是至论。
高适为什么喜欢写边塞诗?我记起了已故的余恕诚老师在我大学时代上课的情景,当年他带着话筒讲唐诗课,专门把边塞诗作为重要的章节讲说。说白了,盛唐的强盛国力,盛唐的雄伟气魄,盛唐的昂扬精神,造就了盛唐气象。我们汉人在国力强盛、开疆拓土的时候,骨子里洋溢着一股尚武精神,诗歌里也高奏着对酒当歌、慷慨激昂的调子。如汉朝在开辟西域的时候,曾经对周边蛮夷小国传播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在国势不振的南朝和晚唐时候,则多为婉约柔媚的调子,徘徊低吟,甚至被人称为女性诗歌或者女郎诗。
高适生活的盛唐,诗人都能看到封侯拜相、建功立业的希望,自然诗歌里高唱从军乐啊。从初唐开始,诗人们就向往从军建业,进入“凌烟阁”成为“万户侯”,在诗里写下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表白;甚至到了国势走衰的中唐,李贺还在诗里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还有铿锵刚健的气象。而在晚唐,诗人就感叹,“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已是对战争和伤亡的无限沉痛悲凉了。
高适的朋友圈,都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诗人,特别是他与李白、杜甫的交游,更是让后人津津乐道。高适与李白年岁相近,比杜甫大十一二岁。天宝三年(年)秋,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遇,随后两人相约同游汴州(今河南开封),此时高适正寓居于此。于是名满天下的李白、初出茅庐的杜甫和仗剑游侠的高适三人在河南梁园相会了,他们天天手牵手,白天一起到禹王台等名胜古迹共游,晚上滚一床被子,煮酒论文,笑谈古今,“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中国诗坛上最顶级的三个诗人相聚相交,留下了文学史上动人的千古佳话。后来,他们各奔东西,高适不断升官进爵,而李白、杜甫落魄潦倒,我们只能感慨命运无常啊。高适在四川任高官时,曾对避乱草堂的杜甫伸出援手,对其照顾有加。杜甫写给高适的诗作超过十五篇,和他写给李白的诗数差不多。杜甫曾写下《昔游》,深情回忆了三人壮游的情景,“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可见,超级诗人相聚给诗坛带来了超级震撼。
今天,我能在文章里写高适与芜湖的交集,是因为他把酒赠诗送朋友崔录事到宣城任职。崔录事的名字今天已经不可考,不过当年他的朋友圈很豪华,名气也很大,王维、杜甫等一批大诗人都为他写过诗,应该是一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物。
诗名为《送崔录事赴宣城》,高适这样写道,“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这首诗应该是高适晚年在洛阳的时候写的。诗开头写道,无论是治国还是理县,都要使用崔录事这样的人才。第二句回到诗歌的主题,朋友任职宣城,大家一起摆酒送别。第三句写送别时的景色,兼感慨自己已是老年“晚景”。第四、五句怀想崔录事去芜湖宣城一带的景象,江南烟波浩渺,友人一路征帆;诗里也带着高适的祝愿,崔录事乘风破浪,在仕途上大有作为。
相见难,别亦难。诗人重情重义,自然为离别吟出了儿女情长的诗歌。隔着千年的时光,依旧生动的诗句,依旧生动的离筳别宴,依旧生动的浓浓情谊,让读者不禁心有戚戚、感慨万千。
徐春芳
新闻推荐
进入冬季,防寒保暖是养生第一要义。寒邪侵犯体表,最常见的危害是感冒发烧;更严重的情况是,寒邪可能进一步深入,侵袭人体内在脏腑和经络关节,引发腹泻、腹痛、关节痛,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