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章兰“梅开二度”为艺红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和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聊城市豫剧院和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院长,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荣获第十届、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被文化部评为德艺双馨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陈三两爬堂》《三拂袖》《路边店》《大明贤后》等。两获戏剧“梅花奖”的著名豫剧和山东梆子演员章兰出生于梨园世家,老家又在“戏窝子”菏泽,7岁登台就一炮而红。章兰一直唱到现在,可谓应了戏剧界那句名言:“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虽然已到耳顺之年,但她仍然坚持带徒弟、下基层,每年演出300余场。近日,在章兰参加戏曲真人秀“伶人王中王”活动间隙,记者采访了她。
本报记者华章
哪里群众爱听戏
就把戏剧送上门
齐鲁晚报:您老家菏泽是有名的“戏窝子”,您是怎么走上戏剧道路的?
章兰:我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父亲章兆麟是有名的山东梆子花脸演员,人称“黄河两岸一声雷”。我自幼跟随父亲学艺,记得7岁那年的一次演出中,剧中的小生演员突然生病,父亲便问我:“妮,敢上不?”“敢!”我不假思索便大声地说。那个时候人还小,别的演员把我抱上舞台的椅子,在椅子上唱。第一句唱“寨门外黑脸大汉快报名”,虽然是稚嫩的童音,却赢得了满堂彩,从此我便爱上了舞台。
齐鲁晚报:50多年来您登台演出14000余场,年届耳顺,仍保持着每年率团送戏下乡300场的演出纪录,被观众誉为“庄户院里的兰香草”,是什么让您如此痴迷这方舞台?
章兰:我特别感谢我的父亲,他传授给我的不仅是唱、念、做、舞,更重要的是“学艺先做人”的道理。从艺50多年,我始终坚守着前辈的朴素理念:舞台是咱艺人的地,观众是咱艺人的衣食父母。
哪里群众爱听戏,我就把戏送上门。山区、厂矿、农村、军营,这些年来我带领剧院足迹遍布晋、冀、鲁、豫、陕、甘、藏等地,住破屋、睡地铺、高原反应、喝地窖水是常有的事。记得一次在河南农村,飞沙走石把帆布舞台掀起来,观众仍不走,我们就重搭舞台接着唱,张口一嘴沙却盖不住以情带声的戏韵。
有一年刚立春,在山西一个煤矿,气温零下6摄氏度,舞台漏着雨,我们坚持演完,耳朵冻伤了,却听到了观众由衷的赞美。在西藏高原,我们为五名援藏干部演出《冰山雪莲花》,台上台下泪雨交融……
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为此剧院制定了“四个一样”:无论大剧场还是农村演出一个样,无论天气好坏一个样,无论观众多少一个样,无论领导看戏还是老百姓看戏一个样。一步步演过来,我越来越爱舞台,这一爱就是半个多世纪,在我心里一直都想着要为老百姓演大戏、演好戏、演一辈子戏。
广撷名家之长
形成“章派风格”
齐鲁晚报:有专家称,您在艺术追求上已形成了独特的“章派风格”,您自己怎么看这个问题?
章兰:这首先得益于我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其次是勤奋、包容。我擅长演青衣花旦,又能反串小生等角色。我的体会是在演唱上一定要博采众长,不拘泥于门派,同时多吸收歌剧、评剧、越剧等剧种精华,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性地融入豫剧表演之中。此外,我还尝试把京剧中的道白、身段、步法、指法、眼法等与豫剧艺术融合,让自己的道白“清、脆、甜”,动听而有韵味。
在《陈三两爬堂》一剧中,我融合越剧、黄梅等唱法,唱腔婉转多姿,令人耳目一新。戏剧大家张庚看了该剧后,称赞“我看了那么多《陈三两爬堂》,章兰的最好”。著名豫剧编导杨兰春评价说,“章兰可以自成一派了!”
齐鲁晚报:在名家众多、流派林立的艺林,能自成一派,谈谈您的心得体会吧。
章兰:我13岁正式拜豫剧大师马宝珍为师,以后没再拜其他豫剧名家为师,但对豫剧前辈名家由衷佩服,几乎买全了他们的磁带光盘,反复揣磨。我所演的剧目也冲破流派疆限,兼演各个名家代表作。像豫剧大王陈素真的《三上轿》、常香玉的《花木兰》、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阎立品的《秦雪梅》等代表作,我都演,但又不恪守她们的路数,更不仿效她们的唱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理解,吸收她们的长处,演出自己的风格。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它在程式、语言、旋律上遵循着美学原则,也有其精神内核和人文精神。但是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回顾戏曲艺术,本身也是在包容创新、兼收并蓄中发展演变。艺无止境,也没捷径。要有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基本功,在演出塑造人物时,不要单纯地为演而演,要根据剧情把握人物情感。
我认为在演出中每一个乐句、每一个锣鼓点都是有节奏、有情感、有生命的,所以要根据剧情塑造每一个人物,吸收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演出风格。
每一次成功都有
好剧本支撑
齐鲁晚报:您从小学的是山东梆子,后来改唱豫剧并成为豫剧十大名旦之一,兼顾两个剧种面临的挑战大吗?
章兰:我从小学的是山东梆子,拜马宝珍为师后很小就在豫剧团挑大梁。在唱了多年的豫剧后,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省举办,著名编剧刘桂成写了一出山东梆子大戏《萧城太后》,为了艺术和工作的需要我又唱起了山东梆子,演太后萧燕燕。当时感觉挑战性很大,毕竟多年没唱山东梆子了,但凭着50多年前的童子功,再说豫剧和山东梆子之间也有渊源关系,我还是出色地完成了表演并获得广大观众的肯定,2014年这部戏获得了山东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从此,我就既唱豫剧又唱山东梆子了。
齐鲁晚报:您1993年凭借豫剧传统戏《陈三两爬堂》和现代戏《路边店》首获梅花奖,2009年又凭借豫剧《大明贤后》二度获梅花奖。两度获得梅花奖,应该说是您艺术生涯的两个高峰,巧的是,两部戏都是著名编剧刘桂成的作品。
章兰:我获奖的作品都是山东省著名剧作家刘桂成的力作,这是我艺术生涯特别幸运的事。《陈三两爬堂》先后六次修改,《大明贤后》前前后后打磨了六年并最终获奖,这说明好演员离不开好剧本,而好剧本也离不开好演员。剧本里的故事和人物,不仅只存在文字中、存在人们的想象中,而是要在舞台上立体呈现出来,这就要靠演员的精湛表演来实现。无论是扮演一个通情达理的农村妇女,还是深明大义的大脚马皇后,或者后来的《萧城太后》中的皇太后,我的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好剧本支撑。
齐鲁晚报:您最近又排什么新戏了吗?
章兰:最近正在排演一部山东梆子新戏《海源阁》,这次还是和著名编剧刘桂成合作。我演女主角唐宝珊,该剧塑造了唐宝珊从20岁到90岁为海源阁集书、管书、教书、护书、保书的一代才女、中华书魂的形象,年前已经公演,演出效果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新戏融入聊城民歌等本土元素。
新闻推荐
网友都知道中国有个“第九大菜系”,就是高校的食堂菜谱。往年曾出了“玉米炒葡萄”、“月饼炒辣椒”等奇葩菜肴。而最近,一场上海高校食堂间的“创新菜”比赛,受到了网友围观。在长达数个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