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被乌龙的政策
本报见习记者王少华
前段时间一篇“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大街小巷都在讨论,也有不少网友热议。消息一出,中产阶层可谓“饱受惊吓”。好在各大媒体及时发声辟谣,该说法系对个税征收政策的误读。受惊吓“吃瓜群众”这才放下心来。
换概念,被乌龙的政策
这则“乌龙”消息最早是一家媒体的公众号发出来的,并声称依据来自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由于顶着“国务院文件”的名头,一下子就震住了很多人,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然而,仔细阅读《意见》原文,整篇并没有涉及“年收入12万元是高收入群体”。与个税相关的内容是:进一步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健全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收体系,逐步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信息的传播者断章取义,将高收入者定义为年薪12万以上,把“税收调节”变成了“加税”,这样一来文件意思就变了。“年收12万元是高收入要加税”的传言喧嚣尘世,让中产阶层惊恐万分。而年收入12万元并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标准和界限,财税部门也从来没有出台过高收入群体的认定标准。2005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法的意见,我国建立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并自2006年起实施,主要是为今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探索、试点并积累经验。
实际上,年收入12万元只是在税收管理上,对自行申报纳税者的一个划分,在当时也不是划分高收入的标准。事实上,个税的税率表没有这一档,年收入12万元,一个月就是1万元,税率档里面没有1万元,倒是有9000元,9000元上下是两个税率档。当时划分这么一个界限,也是为了方便计算。
高低收入,个税调节并不可怕
高收入还是中低收入,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可能月收入在两三万元以上是比较高的收入,但是在宁夏、青海,月收入5000元的可能就是高收入。毕竟要按照45%这个税率,纳税的人全国也没多少个。45%的税率,相当于月收入8万元,年收入96万元,这些人应该说确实是高收入。
虽然没有具体钱额的划分,但国家税务总局曾经出过加强监管10类高收入行业9类高收入人群的文件。其中规定,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主、演员、经纪人等属于高收入人群;电信(移动通信)、烟草、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房产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等属于高收入行业。
不过,这份文件仅以重点监管的角度划分了高收入人群和行业,并不具有法律效应,在实际征收中,也并没有按照高收入的标准多征收。事实上,尽管个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仅约6%,但作为收入调节的重点税种,代表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税负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曾提出“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在这个框架下,个税改革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目的就是适当增加专项扣除,对赡养老人、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以及住房按揭情况、隐性财产收入等弹性调节机制,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今年起,我国已在31个城市试点商业健康保险扣除政策,下一步还将开展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另一方面,是把收入来源复杂多样的高收入群体纳入个税征缴范围。目前的分类征收的问题就是避税,工薪阶层的收入来源很单一,可能就只有工资收入。在分类征收情况下,就成为了缴税的主体。收入很高的人,其收入构成非常复杂,很多高收入人群通过开公司的方式,给自己少发或不发工资来逃避个税,同时,将自用的房子、车子以公司名义购买,还能减少或逃避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收入增加,个税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收入也在稳步提高。以前的税收政策已经跟不上现今社会的发展,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有专家表示,个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公平问题,追求公平是对不同收入人群追求公平,加强对高收入者的征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针对这些高收入人群,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征管,提高征收率。
不过,目前的个税征收,缺乏统一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收集和共享平台,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也待进一步完善。比如说个人的跨区域流动、大量现金交易等,目前有关部门都没能掌握。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部门要面对如何实现对个人收入和支出信息的掌握、规定、共享,也就是政府的信息管控能力。同时,还需要与其他领域“深水区”的改革互为条件,比如户籍改革等,难度可想而知。
个税,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种之一,又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如何让公众真正了解个税,了解个税改革,是政府必须修的一门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石磊大鳄来袭的压迫感始于2010年。那一年,房地产巨头广州恒大以95亿元的巨资承揽兰州九州生态园的改造项目伊始,大连万达、福建东百、中海地产等全国地产巨头紧跟其后,“抢滩登陆”,纷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