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解读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

白银晚报 2016-11-07 00:00 大字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明洪武(1368-1398)是景德镇制瓷业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文献记载“洪武二年,设厂于(景德)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瓷,以别民窑”明宫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标志着宫廷陶瓷生产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之后开始走上正轨。

洪武官窑瓷器不书纪年款,瓷器生产继承了蒙元时期的遗风。以尊、罐、瓶、碗、盘等大型器物为主。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是这一时期瓷器生产的一大亮点。石榴尊为明洪武时期烧制的典型器物之一。因其造型酷似石榴,故形象地称其为“石榴尊”。石榴尊多以花卉纹作为腹部主体装饰,上下分别以如意云头纹,莲瓣纹、回纹,朵云纹为装饰带,纹饰层次可达十层,尽管层次繁多,却繁而有序,主题鲜明。器物整体气势雄浑,反映出明初瓷器粗犷的艺术风格。

釉里红花卉纹石榴尊(明洪武时期1368-1398年,故宫博物馆藏),此件石榴尊敞口外撇,短颈,丰圆肩、肩部以下渐敛,近足微外撇,厚圈足。通体以铜红料绘画纹饰,下凹的棱线将器体自然凸起呈十二花瓣形,自上而下装饰十层,分别为回纹、如意云纹、上仰莲瓣纹内绘折枝花纹,朵云纹;腹部主题纹饰是在十二个花瓣形内配置十二组串枝花卉纹,有缠枝莲花纹、扁菊花、牡丹和茶花等纹,其上又绘制一组如意云头纹,内绘折枝莲花纹,云头形纹饰如同飘带盘转围绕,既将二组纹饰区别开来,又使得纹饰不致过于呆板,增添了纹饰的动感;下部为仰覆莲瓣纹,间以回纹装饰,莲瓣纹内分绘朵云纹及折枝花卉纹,足边为卷草纹。整体装饰虽然层次繁多,但主题纹饰鲜明。器物胎体厚重,型体饱满、硕大,为明洪武时期的重器之一。

此类花卉纹石榴尊存世品不足十件,多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日本大阪东洋陶瓷馆、日本梅泽纪念馆、大英博物馆、瑞士保尔艺术馆等,鲜有个人收藏。此外,天津博物馆还藏有一件釉里红松竹梅纹罐,亦属此类风格。

石榴尊高度一般在50-60厘米,器型较大,成型难度极高,正因如此,其胎体首先采用分段制作,再统一对接烧制而成。因此一件器物常以口、上腹、下腹、足部四部分对接而成。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釉收缩率不同,对接痕迹往往在器表都能看出来。由于对接成型工艺尚未成熟,因而会出现断裂或口部缺失的现象,这一特征恰恰反映出元末明初大型瓷器烧造不成熟的特点。

釉里红花卉纹石榴尊(明洪武时期1368-1398年,上海博物馆藏),这件釉里红瓷器呈色略泛灰,呈猪肝色,这种现象与洪武瓷器的特点相符。釉里红呈色稳定性极难掌握,对烧制的温度和窑内气氛要求严格,稍有不符,便会出现釉里红呈色偏灰、褐的现象。存世的釉里红官窑瓷器中不乏此类器物存在。

从纹样上看,洪武釉里红器物,沿袭了元代创造的线绘装饰技法,使得纹饰表现更为精细。洪武釉里红花卉纹石榴尊,所绘主题纹样多以四季花卉纹为主,有缠枝莲莲花纹、扁菊花、牡丹和茶花,扁菊花纹较为多见,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的装饰特征之一。类似的装饰纹样同样出现在青花器上。这些花卉纹饰,应是明洪武官窑瓷器的典型样式。文/图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又到滋补季补“胶”正当时

秋风一起,敏感的皮肤马上有反应,总是会觉得有些紧绷绷的,涂多少面霜也弥补不了。这个时候,就得帮皮肤“滋润”一下,替它们补充养分和胶质了。像是花胶、桃胶,就是最近两年比较多人追捧的补“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