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海昏侯墓考古工作“交答卷” 出土5000多竹简 478件金器

泰安日报 2016-10-15 00:00 大字

在江西省博物馆对外长期展出的922件海昏侯墓出土的精美文物,吸引众多民众前来参观。 (图片来自中新网) 

刘贺牙齿尚存,遗骸下现百枚金饼;主棺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成功释读出多部典籍内容……近日,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保护利用情况。

“此次新闻发布会,标志着历经5年多时间,对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池红说。

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历经5年多时间,该墓出土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均创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池红说,目前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还在继续,“考古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们还在努力清洗2000多年的淤泥,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还在耐心拼对、修复残破的陶瓷、青铜,力图有更多的文物展现在大家面前。”

刘贺主棺基本清理到位

自考古部门全面启动海昏侯刘贺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程序,经过5个月持续不断地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影像记录、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目前已将刘贺主棺基本清理到位,内外棺组合结构正在梳理之中。

池红透露,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并有精美的贴金漆盒随葬。从遗骸头部至腹部依次可见覆面、玉枕和数块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剑、书刀和带钩、佩玉等;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也赫然别在腰间。清理发现,刘贺遗骸躺在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上,牙齿尚存,而琉璃席下等距放置排放着100枚金光灿灿的金饼。

池红说,如此,海昏侯墓发掘出土的金器数量多达478件,是中国考古最多的一次。同时,专家对棺内漆盒遗存进行X光成像技术分析,还发现有精致玛瑙珠、鎏金青铜盒、精美玉片饰、镶玉青铜牌饰等。

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

“对简牍的提取,也是惊喜不断”,池红说,经过艰苦保护处理和剥离工作,考古人员已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通过对剥离出竹简的红外扫描,原本淡化的字迹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通过初步的文字释读,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

池红表示,目前,对简牍的进一步固化、清理和扫描即将进行,预计在2016年底就可以完成前期保护、资料提取工作,2017年开始进入到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

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承袭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

922件海昏侯国出土文物在南昌展出

据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日前在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据介绍,展览选取了海昏侯刘贺墓及其墓园出土具有代表性且符合展出条件的文物922件,这是海昏侯墓园出土文物继去年在江西省博物馆和今年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后,第三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且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全、入选展品最多,展览每天观展人数限4000人,观众至少要提前一天预约。

江西省博物馆副馆长李荣华表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受到全国瞩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更好地全面展示最新考古成果,满足社会巨大的关注度和观展热情,该成果展将作为江西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长期对公众开放。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发现发掘——文化阐释——人物解读——面向未来”为主线,分为“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墓主刘贺”、“保护共享”4个部分展开。展览展出的文物在数量上较今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增加近一倍,文物类型涵盖青铜器、陶瓷器、金器、玉石角器等多个品类,对目前正在做保护处理、不适宜展出的竹木漆器,也通过复制品、图版、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展现。

李荣华说,展览在设计上也融入了汉代建筑的典型元素。高大巍峨的汉阙造型将人们带回到气势雄浑的西汉王朝;整个展览以红色和金黄色为主色调,其元素取材于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数量最多也最重要的漆器和金器、青铜器,营造出明快柔和的观展氛围,带领观众走近鄱阳湖边神秘的海昏侯国。

日报综合

新闻推荐

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肃纪 ——中组部通报7起违反换届纪律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日前,中央组织部对一批违反换届工作纪律的案件进行了通报。截至目前,各级组织部门共查处违反换届纪律问题举报125起,处理有关责任人245人,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47人,受到组织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