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点评】甘肃杂技新形象
【台下点评】甘肃杂技新形象
杂技剧《敦煌神女》剧照
□于涛
由省文联、省杂技家协会主办,省杂技家协会、甘肃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杂技团)承办的第二届甘肃省杂技菊花奖杂技大赛暨新时期杂技艺术创新发展研讨会,日前在历史文化胜地敦煌成功举办。
与其他兄弟门类评奖不同的是,此次参赛的18个节目都来自于省杂技团,有一种内部竞争的意味。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本团之内的竞争能好看吗?是否会固步自封,拉开与全国的差距,成了“矮子里面拔大个”的自我陶醉?特别是组委会还邀请了来自中国杂技家协会的领导、专家以及河南、山西、新疆、广西四省区杂技家协会的负责人,如果节目质量不高,将会对甘肃杂技的整体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18个节目的依次亮相,打消了之前的所有疑虑,省杂技团的编导、演员为观众带来了一台类型丰富、编排精巧、演出精良、舞美精致的杂技艺术大餐,得到了一致好评,圆满完成评奖的同时,让更多人看到了甘肃杂技的新形象:艰苦奋斗又勇闯实干、立足本地又开拓进取、继承传统又融合创新。
省杂技团是甘肃省最早完成转企改制的省级文艺院团。早在2007年,发展遇到瓶颈的省杂技团看到敦煌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城市所蕴含的巨大演出商机以及杂技艺术所具备的天然优势,毅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贷款、融资2700万元将敦煌的敦煌电影院改建成敦煌大剧院,创排驻场演出大型杂技乐舞剧《敦煌神女》。带着很多的疑问与担忧,省杂技团离开兰州来到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敦煌,这一扎就是近十年。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斗,解决了全团近百人的生计问题。正是这一良好基础,使得省杂技团作为试点最早完成转企改制,成为具有完全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转企改制使得省杂技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2016年,他们创排了新的大型神话杂技乐舞剧《九色鹿》。目前,该剧目已入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专项资助项目,将会进行进一步的打磨和提高,以更好的舞台呈现为国内外游客带去美好的精神享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达中国美学精神。
考量《敦煌神女》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演出9年4000余场,观众220余万人次以及养活了全团的经济收益,更在于开甘肃旅游城市大型驻场文艺演出之先河。彼时的敦煌虽然游人如织,但在莫高窟与月牙泉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项目可以让人留下来,一天游览完两个景点之后就会离开敦煌,而《敦煌神女》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游客在观赏文化遗迹、自然风光之余还想欣赏到敦煌特色文化产品的需求。《敦煌神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敦煌旅游缺失的一环,为旅游城市文化功能的丰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敦煌的演出市场逐渐繁盛,先后创排多个大型演出项目供游客选择,这种良好业态的建立,《敦煌神女》功不可没。
回归到杂技艺术本身,省杂技团并没有因为走市场化道路而忽视对演员的培养,忽视杂技艺术本体规律和发展趋势。本次参赛的18个节目,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地面类、高空类、平衡类、手技类等四大类杂技单项节目。既有中国传统杂技节目滚灯、滚杯、顶碗、顶缸、小钻桶、软功、鞭技、拍球、钻圈等,又有绸吊、立绳、空中吊环、太空漫步等流行度和观众熟悉度较高的节目。评委、专家指出,小钻桶、鞭技目前国内只有几家杂技团还在演;而18个节目中有6个高空节目,比中国杂技团,上海、广州一些大团的高空节目还要全、还要多,充分反映了当今甘肃杂技的整体实力、眼界与传承创新的能力。
省杂技团靠人的力量走出困境,摸索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他们仍然保持进取和对艺术的追求。本次大赛举全团之力,演员几乎全部参赛,有的演员有多个节目参赛,数量最多的达到了5个。加强基本功训练、一专多能、良性竞争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指导着杂技团的创作、演出和日常管理。
杂技不存在欣赏门槛,是最亲民、最没有接受困难的艺术门类,它的特性决定了它最具适应力,因此最容易走出去,最具自我造血能力。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越具有商业属性的艺术越要加强引导和扶持,使其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注重艺术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新创作品的扶持和文艺评奖来进行鼓励与匡扶,省杂技团的良好态势正体现了这一点。
新闻推荐
照片上的老先生□王尚寿33年前,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蒋孔阳和濮之珍,兰州大学教授刘让言和高尔泰,西北师范学院教授洪毅然与夫人吴芸,聚会金城兰州,畅叙友情。我曾参与他们这唯一的一次聚会,确属有幸。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