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断指十七载 名医植成功

江淮时报 2016-09-13 00:00 大字

央视专题报道【断指十七截】系列报道后续 【8年后遇见断指十七截的她】,我们来到了八年前曾在医院治疗的康复患者小爽的家中,为其复查。

为什么时隔八年,专家们还要来回访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央视【走近科学】当时采访的来龙去脉。

央视主持人:大家看到的那个片断,是2006年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一件事,女孩名叫郭爽,才只有17岁。她的右手被横着切了七刀,手指上有三刀,手掌上四刀,手指头完全断了,碎成一节节的,她的手掌也已经不成样子了,看不出手的形状。十指连心啊,一根手指被切掉都能疼晕过去,何况五根呢,可想而知,这对一个花季少女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

2006年12月19日夜晚,现任芜湖仁济骨科医院院长谢昌平在郑州仁济显微创伤医院任院长时接诊一位右手严重受伤的女孩,谢昌平院长打开女孩层层包裹着的纱布时,眼前的一幕令他难以置信。 (详情见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年6月第32卷第3期 《单手多平面17节段离断再植成功一例》以及《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对谢昌平的高度评价)

当时小爽还是一名17岁的小女孩,手指被切六刀、断成十七截,小爽的父母带着孩子去了很多家医院,结论都是无能为力、建议截肢。截肢、失去右手对于一个17岁的少女来说,是绝望和无法接受的。

但是对于小爽来说是幸运的。一方面是来自于父母的坚持不懈,另一方面是遇到了芜湖仁济骨科医院现任院长谢昌平和他带领的强大专家团队。

受伤4小时后,小爽来到了谢昌平院长所在的医院,专家们打开包着右手的纱布,“被惨烈的伤情惊呆了,从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严重的情况。 ”谢院长亲自坐镇指挥,合理分配医护人员,分4组手术开展再植。首先,辨认各指节段归属,避免错接。其次分工,1、2组手指再植,同时3组断掌再植,最后4组掌指骨组合再植。

手术历经21小时,再植右手1-5各指节血液循环均建立,也就是说离断的手指全部再植成活,当小爽的父母得知消息之后喜极而泣。据统计,此次手术共吻合指总动脉3条、指固有动脉10条,共33个吻合口,吻合神经27条,吻合掌背静脉7条、指背静脉21条及指掌侧静脉11条,56个吻合口。

谢昌平院长说 “此病例的难度很高、非常罕见。难就难在断指节数多、短小、再植难度大;对显微外科修复技术要求高;创新的采用血管吻合方法,采用三、四定点+褥式外翻方法吻合血管,避免血管壁内翻,保证内膜光滑、提高通畅率,保证了再植各指节段的全部成活。 ”

术后五年回访,可完成基本生活和日常工作,如握笔写字、捏针、切菜等精细动作等都能进行。术后八年回访,见到郭爽时她的手指的握伸、拧瓶盖、提重物、使用手机、下地干活等都能进行,功能恢复良好。

八年前的惊心动魄,小爽将它尘封在内心的深处,剩下的都是满满的幸福。

八年前,你带着惨烈的伤痛来到医院,我们全力救治。八年后,遇见幸福的你!这就是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幸福。

新闻推荐

培育整合:破解粮食品牌“多而杂”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安徽目前粮食品牌繁多,但是对内竞争力不强,对外影响力较小。多数粮食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既不成规模也不利于宣传推广。民盟安徽省委日前呼吁,要下功夫做好安徽省品牌粮食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