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打造创新之城的腾飞之翼 创新政策筑巢引凤,“汇”智崂山吸引高端人才齐聚
▲5月28日在北航青岛研究院成立仪式上,崂山区与北航签署合作协议。◤青岛创客大街鸟瞰。◤7月18日杰华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交付试生产。文/片本报记者陈之焕本报通讯员刘加勇米恒振杨举帆
对一座城市而言,创新是开启产业转型升级美好未来的一把钥匙,注重创新的青岛提出全新概念——把青岛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当创新的巨浪席卷了青岛的东部城区崂山,创新发展铸造了区域经济的全新引擎。在崂山,创业创新已成风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创业者,满怀激情与活力,激发创造的潜能,热闹的园区与街道成为创新创业的全新平台,在产业变革中培育壮大新的成长力量。崂山正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屹立在创新的浪潮之巅,成为创新之城的腾飞之翼。
“三创一园一社区”崂山打造创客高地
打开崂山的创业版图,东至青岛滨海创新大道、西到青岛创客大街,南有青岛国际创新园,加上青岛金株创业大街、青岛国际创客社区这“三创一园一社区”,勾勒出一个全新的崂山,通过空间布局优化战略,构筑引才聚才的高端平台,在崂山,一个大众创客的链接时代已然来临。
位于崂山区的宁夏路306号,如今有一个全新的名字——青岛创客大街。在这条街上,可以看到Binggo咖啡、黑马会、邻客创业公社……这些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名噪一时的机构,在青岛有了一席之位,给青岛的创业者带来了更多圆梦的捷径。首个入驻青岛创客大街的戴晓翔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23岁的他本应还是个在校大学生,但他却休学选择了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在创业大街,他的身份是——青岛那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12个团队成员的领头人。戴晓翔所设计的“那位”是一款社交软件,旨在实现连接与资源共享,基于地图,将信息精准地发布,用信息红包召集陌生人来展示自己的动态、技能与资源。目前,戴晓翔通过努力已经获得了第一笔融资。
青岛创业大街浓厚的创新氛围,是戴晓翔选择入驻在此的重要原因,和众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分享创业理念能够让视野更开阔,而更加吸引他的是创客大街的创业生态体系。青岛创客大街是青岛崂山区政府、清青创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大学三方合作的创新、创业、创客服务平台。目前,大街已引入多家顶级创业服务机构,如集场地孵化、天使投资、辅导分享、活动承办、咖啡经营于一体的创新型孵化器——Binggo咖啡;将路演直接连线至全球,将思维直接带到身边,将资本快速进行对接的黑马会;全方位满足创业者需求的联合办公空间——邻客创业公社;创业创新孵化器服务、众筹服务、投融资服务平台——海草科技等。
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筑巢引凤高新产业汇聚
社会创新以洪流之势来袭,政府创新势在必行。2015年8月,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应时而生。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整合政策、人力资源、资本以及空间载体的优势,是崂山区从体制、机制层面做出的创新突破。崂山区科创委将科技局、科协、高科园管委,以及其他与科技创新职能相关的力量统一整合,在一个政府部门内实现职能的有机结合,既掌握政策又有空间载体,更加高效地帮助企业发展落实政府政策。
“成立科创委,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化学合成,达到‘1+1大于2’的效果。”2015年8月28日,在崂山区科创委挂牌成立大会上,市委常委、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如是说。
这样的制度设计在全国层面看都具有先进性。在实体发展上,崂山区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布局优化战略,着力构筑引才聚才的高端平台。为服务创客创新创业,崂山区积极出政策、搭平台、促合作,出台了《“构建创客新高地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行动计划》,实施“十大计划百项措施”,将“金点子”变成大项目。2016年上半年,崂山区科创委积极优化双创平台载体,构建创客新高地,进一步细化了创新创业配套政策。制定下发了《青岛市崂山区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目前,青岛创客大街新入驻清华海尔合作苗圃、京东医药等众创空间项目4家,新增运营面积2600平方米,新增孵化项目40余个,入孵项目累计达到96个,其中互联网与科技类企业占比约70%。位于青岛国际创新园的“海创汇”、北大创业训练营、青岛VC众创空间等3大双创平台共吸引49个项目入驻,青岛VC众创空间引进的项目共吸引投资4140万元。
创新出活力,创新也是动力。体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崂山区工产业优化升级最直接最有效的“转型基因”。在创新创业成为新常态新引擎的背景下,崂山区科技创新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目前崂山区聚集了海尔股份、特锐德电气、汉缆股份等10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资本市场“崂山板块”日益“丰满”,形成了一批“亿元俱乐部”;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0余家,占全市高企总数17.4%,居青岛之首。
2016年上半年,崂山区发明专利申请量2416件,同比增长24%,发明专利授权量784件,同比增长53%。全区有效发明专利达486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13件,居全省首位。组织申报“千帆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共审核上报5大类、23个项目,共培育209家“千帆入库企业”。
汇“智”崂山,高精尖人才齐聚
实现金属积层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深海底管道的新型绝缘材料、连接手机APP可记录体温的无线人体体温计贴片、海洋环境监测的分布式光纤声传感系统……2016年4月22在崂山区上演了一场高科技前沿项目竞秀——“中国好技术·海外人才崂山创新创业大赛暨2016年度汇智崂山创业行”。来自7个国家的26位海外人才,涉及29个高大上项目的国际创客团队齐聚崂山。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节能开发、海洋科技等国际前沿项目不胜枚举,海外的高端人才满怀期冀地与本土企业深入交流、合作共赢,力求促成一批好技术、好项目在崂山区落地生根。
“我们刚刚研发了一种新型绝缘材料,应用于深海海底管道和海底暴露金属的保护,比先进的硅材料性价比还要更好,我希望把这个最前沿项目带到崂山开花结果,”来自美国的CharlesRobertKline博士,在现场展示了他的项目:新型专利保温复合材料。此种新材料可以应用在海底管线以及海洋工程结构物的保护。他希望将新材料推广到中国,而青岛是中国知名的沿海城市,近年来,蓝色经济发展迅速,他期待在青岛找到项目的合伙人和投资伙伴。CharlesRobertKline博士认为,崂山有吸引人才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并且正在着力培育发展智能硬件、智慧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虚拟现实等战略新兴产业,目前也有很多高水平、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技术、资本等优质要素互动融合,可以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广阔舞台。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崂山区正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以更高的国际视野审视全球科技资源,聚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将各个层面的科技与产业优势“为我所用”,把崂山区内外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围绕打造“三大战略平台”的战略目标,崂山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为重点,以建设高端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大力实施“三创”战略和“山海英才”品牌工程。不断汇聚和培养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使崂山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十二五”期间,共有49288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崂山区创新创业谋发展,其中,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人,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居全市首位。截至2015年底,崂山区共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流动站27家,工作分站5家,累计接收进站人员超过1200人;设立市级专家工作站63家,累计引进多领域海内外专家学者342人。
心驰山海。汇“智”崂山,一个人才汇聚,载体丰富,多点辐射发展的阶梯型生态产业链正在崂山逐步形成。
新闻推荐
林跃(右)和陈艾森在颁奖仪式后展示金牌。新华社发本报特派记者刘伟8月9日发自里约8月8日,从北京到里约,龙清泉时隔八年再圆梦。一天之后,林跃又完成了同样的壮举。2008年,林跃实现双人10米台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