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看着大戏把贫脱,致富路上各有高招 牡丹区皇镇乡特色产业扶贫、夜校扶贫拓宽***新途径

齐鲁晚报 2016-08-15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邓兴宇

当前,菏泽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在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扶贫路子时,牡丹区皇镇乡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实行5个“1+1”的扶贫措施,闯出一条具有特色脱贫路子。其中王桥村将牡丹、电商交互发展,趟出一条产业带动脱贫的新路子;夹河赵、徐堽屯行政村成功开办扶贫夜校,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送岗上门”与“文化扶贫”相结合,带动了群众快速脱贫。

搭车“电商”

谋划扶贫新出路

骑着电动车,皮肤黝黑,脸上写满沧桑,说话开口见心,这就是王桥村支部书记王本爱留给记者的最初印象。“村里有贫困户78户,贫困人口154人,想方设法让每一户脱贫,必须真心实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王本爱张口就能把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准确地说出来。

王本爱摆过地摊、卖过菜,也是在村里最早种植牡丹、芍药的人,至今已有30多年,之前他为了将牡丹、芍药卖出去,曾跑遍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成功永远属于勤奋努力的人,王本爱的生意越做越好,于2012年注册了“美莲牡丹、芍药、花木种植有限公司”,以“带徒弟”的形式组织本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牡丹、芍药种植。历经四年风雨,现在王桥村牡丹种植已初具规模,种植牡丹、芍药500多亩,在外流转土地建立牡丹、芍药种植基地1000多亩,发展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20家,牡丹、芍药销售公司10家。“二儿子本来在公安机关工作,后来辞职跟我种牡丹,去年就赚了100多万,现在大儿子也想辞职跟我种牡丹。”王本爱说。

自己富不算富,村里富了才是真的富。2015年,王本爱接触电子商务,感受到电商的巨大“威力”,立即召集村两委成员商议,要发展电商。经过考察论证,最后确定了“电商+牡丹产业+贫困户”的发展思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牡丹。现已注册电商70家,2015年,通过电商销售牡丹、芍药,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专业村,产品销往新疆、内蒙、四川、广西等地,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800元。村委会和商户签订了用工协议,约定商户需要劳动力时,优先使用本村及周边村庄的贫困劳动力,去年已带动50户贫困户就业,实现了脱贫。王本爱自己就带动了36户贫困户脱贫。

“现在已经跟10多个贫困户签订了合同,以每亩每年4000元的价格承包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土地,用来种植牡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来地里干活,每天可领到三四十元的工资。下一步,还想挖掘一些新项目,和他的徒弟们们联合起来,带动全村致富。”王本爱介绍。

扶贫先扶智

扶贫夜校送门路

而皇镇乡徐堽屯行政村,贫困人口多达408户,是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由于村里没有较大支柱产业,脱贫致富一直是个问题。今年,皇镇乡扶贫办将“送岗上门”与“文化扶贫”相结合,利用晚上时间在村里开设扶贫夜校,让老百姓一边听戏,一边学习到了脱贫致富的新门路。目前,已有多个贫困户从扶贫夜校中获得大实惠。

据皇镇乡副乡长、扶贫办主任刘德修介绍,今年乡扶贫办每周举行“送岗上门”就业辅导班,编制了专门课件,利用投影仪、录放机等设备为村里群众细致讲解扶贫政策;联合全乡十三个扶贫就业点,挑选68个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汇编成宣传单发放给参加扶贫夜校的群众。同时扶贫夜校还专门聘请藤编厂、蔬菜合作社、“鸡蛋侠”柴鸡散养销售点负责人来到现场,为贫困户讲解种养技术,让贫困户在看电影、听大戏的同时摸索自己的致脱贫富门路。

50岁的李桂芝属于徐堽屯行政村李庄村的贫困户,在扶贫夜校听戏的同时,与“鸡蛋侠”销售点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一直发愁鸡蛋卖不出去,现在好了,他们直接过来收购。现在我们有3个大棚,养了4000只柴鸡,产量高时,一个棚一天产蛋200多个,一个鸡蛋能赚三四毛钱呐。”据了解,扶贫夜校走进徐堽屯行政村当天晚上,就有3户贫困户与“鸡蛋侠”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有4户低保户计划将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种植胡萝卜,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收获、销售,有包括贫困户在内的38名群众向家具厂递交了就业申请书。

精彩的文艺节目,蕴含着各项扶贫政策,并用快板、豫剧、小品的形式传递给群众。皇镇乡扶贫夜校开办的成功之处就是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技术,同时也积极拓展了群众的致富思路。

新闻推荐

红遍里约的罐不能任性拔 医生:体质虚弱的人越拔越虚

8月12日,北京中医医院的大夫为亚欧国家传统医学管理研修班的学员演示拔罐。新华社发在里约奥运会上,以菲尔普斯为代表的外国运动员变身拔罐“粉丝”,让中式拔罐成为新晋“网红”。不过,虽然拔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