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多留一点时间给亲人和故交,多留一点时间给亲人和故交

庆云报 2016-04-11 00:29 大字

□吴金松

决定以这个题目写一点感受,也是偶然,偶然是在一次打开人人网的感伤里。八五后的年轻人都熟悉,人人网,就是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的校内网,我登陆自己的页面,很多留言还是2011年的语言,很多同学发表的状态还是2009年的工作和生活,仔细算来,我零八年大学毕业,迄今已经七年有余,可是再看看校内网,实则是过了几年,但却更像过了几个世纪,同学的模样还记得吗?校园的趣事还有印象吗?曾经的恩师生活得还好吗?想到这儿的时候,满满的都是无尽的伤感,伴随着伤感的还有自责、失落、担心和莫名的恐惧。我赶紧退出人人网,闭上眼,驾驭着并不按照规律跳动的心留一点时间给故友和亲人,敲打一点文字。

呱呱坠地,庇佑着我们的便是父母,在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我们最大的依靠,给我们做饭,为我们缝衣,在我们幼时的心灵里,父母是一座山,高不可攀;父母像一棵树,遮阳避暑;父母是一把伞,遮风挡雨。襁褓中倔强的我们冲破束缚,恣意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调皮,无忌,开始让我们的父母跟着整日操劳,池塘边有不安的眼神在深情的张望,傍晚回家时有一个身影在村口眺望着夜幕,父亲在下雨时背起五六十斤的孩童走在泥泞的路上,那时的我们是父母的全部,父母也几乎是我们的所有。然而,我们不满足于别人称呼我们是小毛孩子,便匆匆的长个,喉结出现,体毛丰富,渐渐进入了青春葱茏的岁月,这个时候的我们不愿意再接受父母的拥抱,不屑于和父母谈心,觉得我们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孩子。这个时候,父母开始有些伤感,因为我们不再那么顺从,不再对他们产生依恋,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我们长大,因为这是使命,更是无法推卸的幸福责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话,字句虽短,但是足矣撼动人心。

我们读了大学,面对校园里的暖意春风,如果再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蜜里面,又有几人能懂得远方的父母在牵挂着自己,唯有囊中羞涩的时候才想起给爸妈打个电话:爸爸,我没钱了,妈妈,给我邮钱过来。二十年,二十年不算很短暂呐,人生也就四个二十年,你回头看看你的父母,他们的鬓角是否多了几丝白发,他们的腰杆是否不再那么健硕,他们的肤色是否不再是红光焕发。孝顺二字,是最等不起的。我们也会成为父母,但是我们是不是当有了自己孩子的时候就忘记了我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呢,是的,确实很多人忘了,自己就做的很好吗?不,远远不够,首先该鞭笞的就是自己,一周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这一个电话就是孝顺吗?不,还是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的父母吧,免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现实的荒凉。

何止是父母,我们的身边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如果有一天我们想再栖息在爷爷身边的时候,却发现只有村头的一座坟头了。 2006年的时候,我去菏泽读书的时候,奶奶还是好好的,但是等到2007年再次见到她老人家的时候,已经病危,她攥紧我的手,嘴里已经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就驾鹤西去。我悲痛的心情有谁能够理解,人生易老,岁月易逝,能做的只能是多留一点时间给亲人了。

从小到大,从光着屁股玩大的小伙伴,到播种友谊的中学故交,再到情深意重的大学同学,当然包括战友、世交等等。多少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或许我们记不清了,多少人曾经与我们携手而行却还依稀记得。那个小铁锤,光着屁股的时候天天腻在一起玩泥巴,可是足足三四年没联系了吧?那个大学团支书,体育委员,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所谓大学班领导们,除了在微信上留个言,点个赞,又有几个人在相互的牵挂着彼此,是啊,不怪他们,也不怪我,我们都在忙,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家庭琐事,就算不是很忙的时候,还得凑个酒局喝上几盅。我们需要结交新的朋友,需要新的圈子,可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想象,又有几人能换得回那些同学情、发小情、战友情呢?

我们不是忘了彼此,只是不愿意再拿出一点点时间来安慰彼此,你在北京,我在南京,他在重庆,你身边有小莲,我身边有翠花,他身边有诗诗,就算是没有美女相伴,起码还有电脑、手机,故交老友偶尔忘掉几年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当我们遇到大事的时候,碰到疑惑的时候,想找一找故友聊聊,却发现,故友已经远去矣。

老师,恩师,师傅,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人生的导师。在校园里,老师教授知识;在工厂里,师傅授予技术;在商海中,前辈传赐经验;在仕途中,元老携手如灯。我们走了一站又一站,换了一位又一位的领路人,但是我们是否还记得他们的容颜?当我们走过这一站,是否还记得常回来看看?古人教导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观点,我倒是不表示很支持的,一滴水和涌泉是没法划等号的,属于不平等条约,但是这滴水之恩要记得却是应该的,人家在天黑的时候扶了你一把,你幸运地走过了险滩,过年过节买点水果去看看人家这是应该的。

在这个繁杂的社会里,多留一点时间给亲人和故交吧,收获的或许会是满满的幸福和心底的安宁。

作者简介:吴金松,崔口镇人,1985年3月1日出生,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宁津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先后在《山东文学》、《宁津文艺》、《宁津报》等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数十篇。

新闻推荐

开拓创新 跨越赶超 以双招双引新常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新高点,开拓创新 跨越赶超 以双招双引新常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新高点

庆云镇党委书记 刘如伟参加了全县的双招双引工作会议,使我更加认识到县委、县政府对双招双引工作的重视程度,特别是会前3天的外出考察学习,不仅使我从视觉上感受到先进地区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