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桥亭相连颐和园

达州晚报 2015-11-18 13:00 大字

·文/令狐飞雪·

名满天下的颐和园,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但是,最近一次去,收获了又一次新的感觉。

这是一次真正的寒冬之行。在五九天的一个下午,几个朋友瞧见午后的太阳暖暖的,京华古都的顶上碧空如洗,一片湛蓝。这个季节一惯所向披靡的凛冽寒风,竟然也停了下来。身边长长的柳树条,如美女的头发一般,静静地垂了下来,一点也没有飘逸感。这是个好天气,好天气必然滋生好心情。对,去颐和园看看。

以往,去颐和园绝大多数是从新建宫门(即东宫门)进入的。自然游的是德和园、长廊、石舫,登的是万寿山,进的是佛香阁,并在此凭栏远眺烟波浩渺的昆明湖、琼岛、十七孔桥以及更远的玉泉山、香山等等。但是这一次因为身处地理的原因,我们从北宫门进入了颐和园。在苏州街处,我回想起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次游颐和园的一段往事,因为那一次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也就是颐和园西边的线路。对,那是一条别具一格的线路。这次同行的朋友,一个也没有去过那条线路,让我带他们去看看吧,一定不会失望的。

其实,所谓西边的线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颐和园西堤。西堤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堤东为昆明湖,波光粼粼;堤西为“春耕图”,是乾隆皇帝每一年带头春耕的地方。与杭州西湖的苏堤、杨公堤上从北到南建有六座精致的桥一样,西堤从北向南依次建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这几座桥亭,都有十分厚重的文化感和历史渊源。界湖桥,是颐和园内外湖的分界桥。豳风桥,清漪园时期名桑苎桥,光绪时期为避咸丰帝(奕詝)名讳,改为今名,桥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豳风》。以“桑苎”或“豳风”为桥名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西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玉带桥,系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深得乾隆帝喜爱。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镜桥,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在柳桥和练桥之间建有景明楼,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柳桥,桥名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整个西堤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桃红柳绿,有“北国江南”之誉。在豳风桥附近,有目前整个北京市树龄最长的柳树,一共19棵,个个树身粗壮,没有三个人合围不了。

漫步在西堤上,穿行在柳枝间,远远望去,更加觉得对面十七孔桥的宏伟与气势。在景明楼附近,发现不少人下到昆明湖上去踏冰。哟,这时我们才回过神来:昆明湖此时分明就是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只见湖面上,身着五颜六色衣服正在滑冰的人还不少。有年轻人、小朋友,还有年长者,场面甚是和谐。我们也想一试,因为这氛围太诱惑人。但身为南方人,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大家内心还是十分忐忑。仔细思忖,安全保障没有问题,关键在勇气。相互鼓励着,最终我们还是踏冰而过了。掐指一算,因为涉冰而过,大大节省了原来的线路,难道湖冰也是另一座意义特别的桥吗?

当我们最后在颐和园长廊中段伫立时,环顾东西南北四处后才发现,整个颐和园其实就是通过桥将不同景区景点紧紧串联起来的。想当初,作为颐和园的设计者乾隆皇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思想?

从历史和风景、体验和感悟中走出来,好像觉得现实里人与人之间,桥也很重要呢;工作中,桥(瞧)就是思考和观察;生活中亭(停)就是感悟,也少不了……

新闻推荐

歌手毛宁吸毒被抓 曾与杨钰莹并称“金童玉女”

曾与杨钰莹并称“金童玉女”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 桥亭相连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