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局长”,徒增笑耳
·郑端端·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在贵州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竟一直闲置!这些保障房项目共涉及投资85.43亿元,但因为不完善配套设施,老百姓有房迟迟住不进。央视记者来到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办公室,一听采访,局长却直呼自己不是局长!记者在住建局网站上发现,这位自称不是局长的人,正是局长刘朱。
(11月22日 央视)
保障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既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居住权利的客观需要,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但据审计署发布的《2015年9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仅贵州省贵阳市,就有30855套保障房未分配,数量之大,令人骇然。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记者采访贵阳市住建局刘局长时,他竟然矢口否认,说出“我不是局长”的雷语。
事实上,保障房闲置,甚至“暖心”工程偏离民生“初衷”,成为“空城”、“鬼城”在一些地方已屡见不鲜。但刘姓局长却用“我不是局长”来敷衍搪塞,此语一出,徒增笑耳,更是引来网民的怒骂。笔者也不禁纳闷了,“我不是局长”怎出自堂堂局长之口,看似将焦点转嫁到“真局长”身上,实则睁着眼睛说瞎话,是做贼心虚、欲盖弥彰的懦弱表现。用这样低级的“我不是局长”来忽悠记者,不仅糊弄不了,更是自取其辱,你难道躲得过初一,还能躲得过十五吗?真为局长这样的智商“着急”。
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有问题、有困难其实并不可怕,真正让人害怕的是一些官员逃避监督、逃避现实的“鸵鸟心态”。刘局长明知“保障房”困难重重,非但不去面对问题、想对策,而是消极避世,拒绝承担责任,逃避监督,不仅谁都忽悠不了,更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为官避事平生耻。“我不是局长”,几多躲闪,几多滑稽。它更是一面镜子,照出官员消极避世、“掩耳盗铃”的不作为和不敢担当的懒政庸政。笔者认为,绝对不能让“我不是局长”的把戏得逞。相关部门要建立与保障房闲置责任对应的严格约束追责制,出重拳、用狠招,揪出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必须严肃问责,如果只想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不敢负责、不愿承担责任,那就趁早腾出位置,让能者上,激励更多想为、愿为、能为、善为的党员干部大显身手。
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保障房是联系政府与民众的德政工程,党员干部要自觉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坚决克服事事求安求稳、时时患得患失、处处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干工作要敢试、敢闯、敢干,对于群众的诉求,不回避,不躲避,不盲目,把分配保障房工作做实、做细,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障房大面积闲置也映射出一些地方、部门畸形扭曲的政绩观,即:只求开工面积,不问投入使用;只求完成投资,疏于质量监管。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房“空城计”问题,也要对症下药,一方面严格审计,重点清查,多措并举,让保障房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将“入住率”、“满意率”等纳入保障房考核指标,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衡量保障房进展好坏、水平高低,不要只看开工数,也不能只看竣工数,而要看是否及时投入市场,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质量和服务群众是否满意。由此,倒逼政府积极作为,勇于作为,不再“虎头蛇尾”。
新闻推荐
手机预装软件一直是用户们头疼的问题,明明用不上,却删不掉。对此,工信部近日起草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