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揭秘真实的民国文艺圈鲁迅下馆子不差钱 文青买不起房合租忙

济南时报 2014-09-24 02:35 大字

国庆十一假期即将来临,文艺青年们一直挂念的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也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黄金时代》是女神汤唯婚后的首部作品,也是她继《色·戒》的王佳芝后,再一次出演民国传奇女子。

说到民国,总令文艺青年们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可民国到底什么样?所谓的民国情结和民国热又是怎么回事?鲁迅、沈从文、萧红这些民国文艺圈的主人公们,又会演绎出一个怎样真实而鲜活的民国文艺圈?

鲁迅下馆子不差钱是朋友圈中的“饭局达人”

喜欢电影和冰激凌的鲁迅,也是爱交朋友的“饭局达人”。萧红萧军当年受到鲁迅的垂青,第一次见面后就接到鲁迅的邀请函,请他们“到梁园豫菜馆吃饭,另外还有几个朋友,都可以随便谈天的”。那顿饭本是鲁迅为胡风长子办的满月酒,然而有意思的是,由于胡风的小姨子将信送迟了,作为主宾的胡风一家全都没到,反而错过了这次聚会。就这样,满月酒最终变成了新人见面会,二萧就此走进了茅盾、叶紫、聂绀弩夫妇等文艺名人的朋友圈。

能够常下馆子,收入必得可观。鲁迅在北京时,在教育部任职,两个月内便从最初的60元月俸涨到200多元,在当时已属高薪,于是常与小伙伴们相互吃请。1912年5至12月,鲁迅共下了30多次馆子,去得最多的是绍兴会馆附近的广和居,达20多次。他最爱与翻译家钱稻孙、老同学教育家许寿裳相约畅饮,还在日记中写到三人AA制下馆子的情形:“晚钱稻孙来,同季市饮于广和居,每人均出资一元。”

散文家梁实秋也是文艺圈中的“资深吃货”。早在清华读书时,他就创下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三大碗炸酱面的纪录。加之其父又是京城大饭庄厚德福的股东,作为一个“吃二代”,梁实秋吃遍四海。战乱中还不忘撰写《雅舍谈吃》,说“这其中有艺术,又有科学,要天才,还要经验”。从食材到口感,梁实秋都很讲究:北京烤鸭每一片都必须“有皮有油有肉”,西湖醋鱼“汁不要多,也不要浓,更不要油,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才算正宗,难怪人称“治世之饕餮,乱世之饭桶”。民国房价也很高小文青多合租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在房价高昂的京沪都市,文人们即使有钱也不买房,宁愿省下钱来享受生活。等到战时四处流徙,租房更加成为第一选择。

很多出身内地的文学青年,如小说家许杰、许钦文,诗人冯至、刘梦苇,女作家白薇、谢冰莹,以及情爱作家章衣萍、叶灵凤等,都曾屈居于上海的亭子间,或北京的公寓会馆。从酉西会馆到“窄而霉小斋”再到汉园公寓,沈从文也曾一搬再搬,甚至沦落到与丁玲、胡也频夫妇合租一室、流言四起的窘境。

除去如瞿秋白与王剑虹、白薇与杨骚这样的同居情侣,男女合租并不普遍。不过抗战爆发后,在流徙中有地方住已属难得,有时也便顾不得男女之别了。1937年9月,萧红与萧军转移到武汉,搬入了诗人蒋锡金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寓所。二萧住在里间,蒋锡金则与后来搬入的东北籍作家端木蕻良分享一个外间。直到女画家梁白波也前来投靠时,主人才犯了难,但二萧却立刻表示欢迎。据蒋锡金回忆,当时萧红说“那好办,端木住到我们那间去,她住在你这间”。战时离乱,也顾不上文艺界人多嘴杂,五人只好把居住格局重新调整:蒋在外间与梁分床而睡,端木则与二萧同挤在一张大床上。至于半年后萧红舍萧军而从端木,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腾娱)

新闻推荐

每年省7万元除草费不说,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章历村的养鹅致富经

周广华看着自家养的白鹅心想明年扩大规模白云湖镇水塘很多,养鱼的很多,但是养鹅的却并不多。养鹅人不多的原因记者虽然没打听到,却得知并不是因为销路不好。近日,白云湖镇章历村北的鲁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