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章丘走出的周恩来启蒙老师——— 忆高亦吾与开国总理的师生情

济南日报 2013-07-29 19:18 大字

周总理与高肇甫全家合影周恩来老师高亦吾

清末民初的趵突泉

□王绍忠

高亦吾,1881年生于章丘绣惠镇西关村,自幼聪颖好学,15岁便考取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寻求救国救民道理,在校赋诗撰文。18岁那年,他率先加入同盟会,带头组织起声势浩大、轰动省城的罢课学潮。

高亦吾的举动引起山东巡抚周玉山的惊恐,他签署通缉令,定要严惩“肇事者”。高亦吾闻讯后,当即脱掉长衫,剪掉象征“大清”臣民的发辫,在学友掩护下,连夜只身秘密逃离济南,远赴东北沈阳。几经友人介绍,进入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现为沈阳六中)施教。

高亦吾精心备课、严谨施教,受到广大师生的爱戴。他在一年级丁班结识了入校新生周恩来。高先生看他精明睿智、气宇轩昂且少怀壮志,想将来必成国家栋梁之材,就将邹容19岁时写的《革命军》一书赠送与他,使其树立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信念,同时还向其灌输马克思、孙中山等伟人志士的进步思想。辛亥革命爆发后,高先生率领教师、学子游行示威,周恩来受此影响,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13年,周恩来入南开中学就读,临别之际,高先生寓意深远地为周恩来取字“翔宇”,周恩来则奋笔疾书:“同心努力,前程万里指日登!”署名“翔宇”,表示对“翔宇”的认可和对恩师的敬重。

1919年,高先生辞校赴京工作。其间,周恩来时时挂念恩师身体,先后两度进京探望。第一次来京,为恩师买来一床毛毯,并带来线衣、雨衣各一件。第二次谋面,给高先生买来面粉、大米各一宗,并再三告诉恩师,要千万照顾好自己,重视三餐饮食。高先生则警觉地叮嘱周恩来,“你在天津创办的‘觉悟社\’已轰动京畿,据传你的名字业已在册,当局声言要捉拿一切成员,你千万务必当心!”

果如恩师所说,周恩来返津不久便被捕。高先生闻讯四处奔走,联系在京的朋友同事买通道道关卡,终使周恩来脱离虎穴。谁料,这次挥泪分手,直至恩师逝世,因天各一方,音讯隔绝,师生再未相见。

高为避战祸去青岛,在当时的工业局任职。1930年后,他又应朋友邀请在省建设厅就职。七七事变后,他辞去公职返回章丘,县长郭德夫深知先生学问渊博、名扬乡里,邀他出面成立“城关学堂”,先生知其是“亲日派”,力辞不就,却去西关私塾任教。1939年章丘沦陷,高先生又赴济避难。有人举荐他去日方部门就职,并声言是个“肥缺”,高先生断然拒绝。迫于生计,他便在济南小布政司街开馆施教。

1941年春节刚过,高亦吾突患脑膜炎,遂还故乡。虽四处求医问药,但终不济事。弥留之际,他将全家唤到身边,再三叮嘱爱子高肇甫:“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打听周恩来的行踪,并设法取得联系。”2月5日子夜时分,高亦吾与世长辞,终年60岁。

1949年7月,高肇甫遵父遗嘱给周总理写信,历数分别期间的境况和怀思之情。不久,即接到总理回信,他召肇甫进京,在中南海两人长谈三小时之久,并将其安排于政务院档案科工作(周总理亲属均未受照顾,仅安排高肇甫一人)。总理得知恩师早已仙逝,不禁悲恸万端。

1961年春,高肇甫携全家去拜望总理,总理和邓大姐在中南海盛情接待。同年11月19日,高先生女儿在章丘代母给总理去信,告知想在有生之年面见总理。春节过后,总理汇款一笔,嘱为师母滋补身体,并附寄当年珍存、现在放大处理的恩师照片一帧。次年师母因患顽疾离世,总理又速寄唁信,并汇寄一笔安葬费用。1976年1月9日,周总理不幸病逝。肇甫、肇申兄妹俩接到邓大姐急电:按恩来遗嘱丧事从简的要求,谢绝一切亲友进京。于是,他们按乡俗在故宅堂屋摆设七日祭坛,谨表对总理的悼念和缅怀之情。

新闻推荐

大学校名题写展现独特文化内涵

作者:李雪萌每一所高校的校名题写都有一个故事,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报记者 李雪萌每一所高校的校名题写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即使已经离开学校多年,校友们都仍然将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