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半数科研经费花在路上的追问邓海建

济南日报 2013-04-01 17:21 大字

据媒体报道,3月29日闭会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印发了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其中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目前课题组责任人已受行政严重警告处分。

西装革履的课题组却在经费支出上“诲淫诲盗”。要不是57万元预算中将近一半都以差旅费的名义支出,要不是这些差旅事项还一应都是各地往佳木斯去的单程火车,浑水摸鱼估计就不会这么容易被发现了。薅课题经费的“羊毛”,谁让你一下子薅成了“葛优”,让审计监管一眼就看出弄虚作假的笑话呢?

这当然不是一家高校的闹剧,类似的事情其实还有不少。2012年底河南省审计部门公布的2011年度省级财政审计报告表明,2011年被审计的河南5所高校,不仅违规多收学生近2000万元,还乱花了9000多万元,部分款项已无法追回,其中报销了3986万元假发票和不合规票据。一个共同的问题是:这些假发票和明显有问题的差旅费凭据,怎么就能轻松报销掉了呢?高校的财务管理“马虎”到了这样的地步?若不是审计监督部门稍稍留心,还不知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学中,没有一所高校向社会主动公开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从百年学府武汉大学官场“大地震”,到浙江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夏金荣成为近年来涉案金额最高、唯一被判处死缓的高校干部,再到学生对长春大学原副校长门树廷受贿一案感慨“学校这么穷,没想到副校长能受贿近千万元”——— 高校基建、招生、采购、财务等环节,已经因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成为窝案的多发地带。高校财务上的“乱账”,早已不止在科研领域。

科研经费半数归差旅,这种诡异的“报销法则”起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高校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要钱与花钱是轻松的一件事情;二是某些科研课题纯属混经费,“跑项目”不单单是个传说。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这样的明目张胆,结果也只是“课题组责任人已受行政严重警告处分”。报销制度未变、财务管理未变、科研审查未变,这种点到为止的问责跟“罚酒三杯”的效果差不多吧?

财政预算分厘皆是民膏。高校如此花钱,真是小概率的“意外”吗?

新闻推荐

达标排放企业为何频遭投诉折射制度设计未与时俱进

5月9日,环保部通报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违法排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家对环保部及时公开污染情况的做法均表示肯定。但不少人仍反映,虽然大部分企业已达标排放,但仍会对附近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