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材料熬汤做出周拉扒鸡其特点皮黄肉鲜味美 堪称色香味俱佳
作者:崔丹
□本报记者 崔丹
提起周拉扒鸡,在章丘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其用料考究、制法独特、口感香嫩,成为享誉一方的风味名吃。正宗周拉扒鸡由刁镇刁西村一焦姓农家所创制,其特点皮黄、肉鲜、味美,堪称色香味俱佳,成品易存放、便携带,食之不厌,为宴宾馈友的佳品。
小巷里的美味
11月5日上午9时,记者一行从明水沿明刁公路往北走至刁镇中心大街,沿清平路西行至第一个十字路口右转,行约50米往左转,再行150米,便到了正宗周拉扒鸡制作人――― 焦念春的家。离焦家还有几十米远,记者便闻到了扒鸡的香味。
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前,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往冰柜里摆放扒鸡。简短的寒暄后,记者得知眼前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周拉扒鸡的制作者――― 焦念春。
焦念春告诉记者,自己身后这个约200平方米的院子就是制作周拉扒鸡的地方,最正宗的周拉扒鸡,就是从这里走向章丘人的餐桌。焦念春带记者来到小院东北角的厨房,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锅里,正煮着扒鸡。焦念春向记者介绍,一口锅平均可煮100多只鸡,现在是淡季,平均每天煮两锅即够卖。到了中秋节、春节等旺季时,家里的五六口锅就都得烧起来,最多的时候一天得煮七八锅,出锅上千只扒鸡。
口头禅里的品牌
正宗周拉扒鸡的创始人焦建春是焦念春的爷爷。焦家祖传厨师手艺,制作扒鸡很有特色,焦念春的父亲焦其恒自幼便得焦建春真传。
20世纪70年代末,因家庭困难,焦其恒便带着儿子焦念春、儿媳穆红素开始制作扒鸡,在大街上进行销售。因制作的扒鸡肉质鲜嫩,咸淡适中,深得周围百姓喜爱。“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做的时候,公公很谨慎,只做了5只,半天工夫就卖完了。后来开始每天做10只,一年只做1个月左右,那时卖扒鸡仅仅为了糊口。”穆红素回忆说,因为生意好,自1980年代中后期起,家里就开始常年做扒鸡生意了。
销售量不断增加,在大街上销售的扒鸡每每很快告罄,而购买者仍络绎不绝,焦其恒不得不回家再拿制作好的扒鸡。每当有人问起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拿来时,焦其恒总是说“周拉周拉(方言,很快的意思)”。时间久了,人们便把“周拉”作为焦其恒制作的扒鸡的代名词而广为流传。2002年,焦其恒的孙子焦方伟将“周拉扒鸡”申请了注册商标。
13种原材料熬汤
“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1.8斤至2.5斤为最佳。”穆红素说,制作扒鸡前选上等鸡种,鸡种合格后,将其全身涂匀蜂蜜水,然后入沸油锅中炸制,至鸡身呈金黄色时捞出。然后配料焖煮,煮前先在锅底放一铁箅,以防糊锅,再将处理好的鸡按老嫩排入锅内,配以料汤。为防止鸡浮,煮时用旺火煮,微火焖,浮油压气。煮鸡时,大火烧开后应马上移至小火并保持卤汤微滚的程度,火候不宜过大,否则就会将鸡煮成烂泥。煮以原锅老汤为主,并按比例配制新汤。
说起配汤,穆红素很是自豪,汤由13种名贵作料熬制而成,其中包括丁香、砂仁等中药材料,这样制出的扒鸡,外形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适口,并具有开胃、补肾、助消化的作用。
多道工艺之后,皮黄、肉鲜、味美的周拉扒鸡就出炉了。记者问及扒鸡是否添加防腐剂保鲜时,穆红素说:“我家的扒鸡每天都不够卖的,为啥还要添加防腐剂?熟客都知道,买了周拉扒鸡后要当天吃掉,吃不掉必须放冰箱保存。”
“不接订单,当天来当天买”
焦念春夫妻、焦方伟夫妻、三个工人,便是周拉扒鸡作坊里的全部人员。穆红素和儿媳负责配料,焦念春零售,儿子和三个工人负责过油、烧制。“这么多年了,我们坚持不接订单,顾客都是当天来当天买。一是保证质量,二是也没有接订单的能力。”穆红素说,周拉扒鸡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9月份,一个北京的客户打电话说要订2000只扒鸡,并承诺提前把钱打过来。穆红素和家里人商量后,还是拒绝了这个客户。“把6个炉子全烧上,每天最多能做1000只扒鸡,要是接了这个客户的订单,可能得闭门忙两三天。这样的话,周围群众要吃扒鸡上哪买去?”穆红素说,自己已经60多岁了,从20多岁跟着丈夫、公公做扒鸡,做了一辈子,“做大了风险也就来了,现在这样就挺好的,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也不差”。
说起未来发展,焦方伟对记者说起了10月底刚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10月底,焦方伟带着200只扒鸡去济南参加农产品展销会,200只扒鸡两小时不到便被抢购一空。“我们都没想到,周拉扒鸡在济南这么受欢迎。回来后的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怎么让周拉扒鸡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开拓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人接受。”焦方伟说。
新闻推荐
黄岗居委会刚收每月60元 穿城管衣服的人又每天来收5元双份卫生费到底谁收的?
作者:张晓园□本报记者 张晓园近日,市民刘明(化名)致电本报反映,他在天桥区无影山中路山东交通学院对面马路摆摊,每个月向黄岗居委会交60元的卫生费。日前,有穿着城管衣服,开着城管执法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