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运输 贩蔬菜 搞发明 造机械济阳工业园有位“拼命三郎”
鼎鑫公司的员工在安装收料机 记者郑淑琼 摄□本报记者 郑淑琼通讯员 殷同刚
孙连华,济阳曲堤镇魏铺村人,今年47岁,是济南鼎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着装扮,记者初次见到孙连华,感觉他与印象中的企业老总差别很大。
11月12日,记者来到济北开发区济阳街道工业园的鼎鑫公司,他正好外出。记者看到宽敞的厂房里只有八九个工人在忙碌着,有的在安装封口机和收袋机,有的在打(传动滚。
过了十几分钟,孙连华回到厂区,带着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水泥地的办公室只有两张办公桌,一台电脑,房间四处散落着零部件,桌上搁着吃剩的饭菜和零部件,没有任何摆设品。“不好意思,工程还没全部完成,屋里乱得很。”孙连华边收拾桌子边表示歉意。
当记者询问能否给一份企业简介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公司还真没有简介,我直接口述吧。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包装设备,主要是编织袋切缝机、裁切机、印刷机系列机械设备等及非标特殊设备。目前主要是订单式生产。”
说起从事这个行业的机缘是什么,孙连华笑着说:“我是2005年才开始生产包装设备的,之前生产编织袋,以前还做过很多种工作。”
初出茅庐,雄心壮志
因父亲是济阳棉麻厂的员工,按当时的接班制度,孙连华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济阳果品盐业有限公司。在公司,前两年他负责冷库水果蔬菜的保鲜,就是管理冷库设备的开关。后来公司安排他销售果树农药、化肥产品。
做销售的这段时间,孙连华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年轻气盛的他想自己做出一番事业。1991年,他竞价承包济南果品盐业有限公司的一个30吨储存量的低温库,一年租金2万多元,一月一付。
孙连华承包低温库时,除了租金,另外一个条件是为公司解决员工吃饭问题,为此他带走了3名员工。他和这三人合作3年,一年纯利润有十三四万,之后,他退出了。
多次创业,做大编织袋生意
退出低温库后,孙连华买了辆二手货车,开始从济阳的曲堤镇、孙耿镇收购蔬菜,运到北京、天津、保定。他每天下午4点从济阳出发,晚上12点到达北京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凌晨2点发货给菜贩。“回程有时空车,有时带货到济南,那时汽油一升才9角5分钱,一趟下来好的时候能赚两三百元,也有赔钱的时候。”孙连华说,没有要紧事,两天一趟来回,没有间断过。
之后,他为多家面粉厂拉面粉到济阳。拉面粉过程中,他发现一车面粉需要众多编织袋,这令他意识到生产编织袋有市场。他把想法告诉了合作过的面粉厂商,厂商都表示如果他生产,就向他购买。
说干就干,孙连华托了一个朋友在济阳农信社贷款4000元,便开始生产编织袋。他花1500元买了个旧印刷机,800元买了个旧封口机。基本装备齐全后,他就去临沂、商河购买编织袋。印刷最难的是刻版,没有师傅教,只能一步步摸索。
粉刷家里的两扇木门给了孙连华不少灵感。为了避免刚粉刷的油漆沾到手上,他就把孩子的作业纸糊在手把上。油漆干了,纸撕不下来,用水一冲,纸掉了,字却留在上头了。他就想,可以用双面胶把字版粘在印刷机滚筒上啊!夫妻二人白天印刷,晚上封底,一天能做好一两万个编织袋。“一两万条做下来,手指肚一戳就破,根本不敢用温水洗手。现在想起那种感觉还觉得疼。”孙连华说。
孙连华夫妇诚实守信,生产的编织袋质量又好,干了两三年后,找他们生产编织袋的厂家不断增加,他就雇了七八个工人。他生产的编织袋价格在两三角到一块多不等,“编织袋的利润较小,主要是靠产量盈利,化肥、面粉、饲料等产品的产量非常大,而这些产品都需要编织袋。”
做机械制造闯出一片天
孙连华卖了多年编织袋,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在一批技术精英的带领下,已发展成研发一体机械制造企业。“谁研发,谁生产。”这是孙连华公司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目前,公司有三十多名员工,研发设计人员有七八名。公司根据客户要求,为客户设计他们所需的机械设备,有编织袋印刷、切缝、封口一体机,印刷切缝一体机等多种设备。下一步除了生产包装设备,他还将涉足生产复合包装袋的皮衣印刷机、升降平台机。“一个公司要做大做强,光靠一项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厂区建好后,将开发多种产业。”孙连华说。
新闻推荐
时报12月24日讯 (通讯员尹延芳 记者王静)近日,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妇女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龙山街道荣获2012年度单亲(困难)母亲帮扶救助工作特殊贡献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