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破烂王”胡明军的丹青路,“破烂王”胡明军的丹青路

乐陵市报 2012-07-26 10:35 大字

一个农民,一个收破烂的,一个画家。很难让人将这三种身份合用在一个人身上,然而这确确实实存在着。胡家街道康家村村民胡明军,白天收破烂,晚上画工笔画,行走在破烂儿与艺术之间,成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 “乡村奇人”。让我们一块儿踏上——

走进胡明军的家,已盖了20几年的坯砖房在邻居宽敞崭新的砖瓦房映衬下,明显矮了半截。窗户上玻璃的缺口,简单的用硬纸片做了遮挡。院内还存放着还没来得及送到废品收购站的一些啤酒瓶、纸箱盒、废家电等。屋内厚重的墙皮已经出现了大块的脱落……一个用废旧木板搭起来的高台子,上面摆满了画画用的笔、纸等工具,这便是他的“工作台”。

35度的高温下,胡明军的后背已全部湿透,为了不弄脏画,他将一块破旧的毛巾搭在脖子上,不停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实在热得不行了,就在凉水里洗洗毛巾,擦把脸继续画画。胡明军告诉记者,这个季节中午热,人们不愿意出来,没什么生意做,他就坚持从下午1点画到3点,再从晚上9点画到12点以后,保证每天至少有4个小时的时间画画。

今年43岁的胡明军从小就喜欢画画,刚开始他用树枝在地上一遍遍地模仿摸索着画,等感觉自己有些进步了,就在废纸上,买来的废旧挂历上画。高中辍学后,他便整天憋在家里画画,很少和别人交流,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怪人”,也是村民们教育孩子的 “典型案例”。 “没出息、不务正业、不过日子。”妻子嫌他画画耽误干活,曾气得把他的画笔扔进灶火里烧掉。迫于生活的压力,胡明军开始四处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收过枣,在建筑工地上干过壮工,在钢管厂当过工人,收破烂儿,但我从来就没有放弃过画画。”胡明军说,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工友们休息时,他就在一旁拿两块砖当凳子,身子伏在建筑模板上练画。

由于只是爱好画画,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每次在街上碰到有摆摊卖书的,或者字画店,胡明军就像着了魔一样的走不动。正因如此,他结识了自己画画上的第一位恩师。有一次,胡明军在兴隆街振兴楼一个装裱店,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名叫幸鸿熙的老师画的工笔画,当时他便有了跟幸老师学画的念头。几经打听,胡明军登门拜访了幸老师。由于每天需要打工挣钱,胡明军只能利用下雨、阴天、下雪等天气不好的时间去学画。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管天气多恶劣,他都坚持。有一次,下了很大的雪,地上的积雪已没过了脚踝,从康家村到幸老师家10多里的路程,胡明军已记不清自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多少次。冬天天气冷,胡明军舍不得生炉子,画画用来运笔的水常常结冰,他的手上更是起了冻疮……

有付出,总会有回报。 1999年,国强集团院内需要对一面5米长的墙体进行美术美化,在用了一周的时间完成画作后,集团领导给了他1500元的报酬。 “你知道吗,我当时的心情就像是爱喝酒的人看到了酒,爱抽烟的人看到了烟。”对胡明军而言,不止是作品得到了认可,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画画贴补家用,缓解生活压力。他常说: “我觉得画画是一种享受。我可以静下心来,完全放松,不用考虑今天面该买了,明天油该买了。”

从村民眼中的 “不务正业”到陌生人托朋友、亲戚求画,胡明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1年,胡明军作为唯一一个业余画者,在7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了 “桃源生态杯”德州市首届 “欢欢喜喜过大年”书画大赛一等奖。在他的影响下,大女儿以优异的专业专业成绩考取北京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本报记者 郝坤 赵光

新闻推荐

不搞开工庆典搞捐资助教,不搞开工庆典搞捐资助教

本报讯 3月13日,是铁营镇桑庄小学师生最高兴的日子。今天,在桑庄小学旧址新建的乐福希望小学正式挂牌, 397名学生搬入新教学楼。该校校长孙新华激动地说: “以前这所小学是 ‘普九\’时建的,附近八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