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草根”可能变成大树 曹县多种措施帮返乡农民工创业
本报讯 (记者 武占民)9月15日,曹县工业路一处机械加工厂里,王新亮带着两个工人忙着加工吊车配件。别看机械厂规模不大,可每年竟然能给王新亮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然而谁能想到,仅在3年前,王新亮还在河南长恒县一家机械厂打工,一年辛辛苦苦下来落个三两万元。
王新亮的成功,得益于曹县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大力扶持。据了解,曹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大约有20万人左右。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不仅鼓了口袋,而且富了脑袋,学到了一技之长。如果让这些人回乡创业,肯定对经济发展大有好处。为此,近两年曹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有文化、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有技术没资金的提供贷款,有资金没项目的进行信息帮扶,有信息没技术的免费培训,有能力没门路的正确引导。县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返乡创业人员在资金、场地、环境、信息、税收等方面积极倾斜,主动为返乡人员提供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平台,力求“优惠政策,让其动心;优质服务,让其省心;关心体贴,让其舒心;诚信待人,让其放心;依法保护,让其安心”。
青菏办事处农民王大力返乡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投入资金110万元,建立工艺品厂,短短三年资产发展到600多万元。返乡农民工郝林森结合自身优势,也兴办了棉花加工厂,3年来依靠政策扶持迅速膨胀发展壮大,吸纳员工260余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32人。
庄寨镇王华玲返乡后,通过政府担保贷款15万元,购买了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办起了太阳能热水器加工厂。短短一年,孟瑞玲的太阳能赢得了客户和经销商的信赖,2010年销售太阳能热水器突破1000台。
通过股份制、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解决“不能”的问题,让多家民营业户联合起来上大项目;同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以诚信换取银行的支持,破解资金制约的“瓶颈”,实现银企“双赢”。一个乡工业园区经过近几年来的滚动发展,入驻民营企业22家,初步规划建设了化工区、燃料工业区、农产品加工区、其他项目区和综合服务区。
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小的问题,县里通过发展优势产业,解决“不会”的问题,由一村一户开始,带动家家户户办厂,逐步向专业村、专业乡镇发展,形成自己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目前,邵庄镇的木材加工已初显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全镇加工户达到1400多户,从业人员11000人,形成8个村庄连片的加工密集区.
据了解,目前,曹县返乡创业当上“老板”的人员已达600多人,累计投入家乡建设资金3.2亿元,共解决了4800余人就业。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