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肖混沌百家姓给人第一印象是小巴掌大开本素净的艺术纸

济南时报 2011-04-14 04:14 大字

□肖混沌

《百家姓》给人第一印象是小。巴掌大开本,素净的艺术纸护封,封面简简单单就写着书名,作者都没有,像个笔记本。目下流行做大开本书,大而厚的,像砖,大而薄的,捏在手里软塌塌就要倒下去,都难受。难得看到正常大小,有点儿不相信了。

写了五十个人,题材应该算是,散文?十多年前流行过,后来渐受冷落,因为性价比太低。一半是时髦文人的专栏结集,一半是不甘冷落的老作家絮絮叨叨。《百家姓》也都曾发表过,但有精气神,是认认真真写出来的,没有一卖再卖的疲沓感。

杨葵的序写得谦逊,但其实口气不小。“写貌似陌生的熟人,后来也写貌似熟悉的陌生人”,“写短句,写短文”,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短句短文。现在真是难得看到。花里胡哨的句子和欧式句法能把人绕晕,还有一堆堆小聪明的刻薄俏皮话。杨葵不同。写女孩子,“眉眼大大松松的,好媳妇样足足的”,一看就欢喜。写的人,有努力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喝茶弹琴的京城隐士,一辈子没嫁人在寺院帮人做饭的大姐,小心谨慎了一辈子的老上司,浮浮沉沉的旧同学……寥寥数笔白描,多是人性中美好善良坚忍一面,看了心里平静。

他写的那些人就是心沉,静。无论是在京郊默默做古琴的青年,还是无意仕途一心拍照的小官僚,都过着有主心骨的人生,沉得住气,一点一点,仔细过自己的日子。

但我又犹豫着要不要把“接地气”三个字送给《百家姓》。五十个人,分四辑,我觉得是走个“V”字,第一辑,好看,第四辑,也好看;但第二、第三辑,读时总不自觉溜神。那些奇人不有趣么?几千万吞进吞出买卖茶叶的茶人,玩茶玩剑的收藏家,开京城最佳SPA会所的台湾佛教徒,甚至那个躲在山里做古琴弹古琴的年轻人,都奇,但都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找不到他的好。不是说喝茶佛教古琴位列“京城四大俗”就要嘲笑,而是,打个比方,一般非首都的市井小民看《奋斗》这种电视剧总会疑惑,何以这些年轻人飘飘荡荡空手套白狼就能活得挺滋润?到最后会不无伤感地发现,这滋润是因为资源和机会的高度集中,你我分润不到,所以也无从想象这蛆虫钻进奶酪般的快活。《后记》里作者说,写的这些人,“又都来自同一根主干。这根主干,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但终究还是有淡淡的“圈子气”。有一段为80后辩解,不知怎么突然笨嘴拙舌起来,全乱了,失了文字美。大概是离开了熟悉的圈子,紧张。

又想起杨葵喜欢的孙犁和他编辑出版过的阿城。不知写《百家姓》时,有没有想起孙犁的《芸斋小说》与阿城的《遍地风流》。都是极短篇,介于小说散文间的作品,文字更好,更纯净,写人都是短短几笔白描,不动声色,过尽千帆后的克制平静。两部写的多是“文革”事,不止人性美,也有许多的恶,还有“淡淡的血色”,觉得境界更高些。但这是吃过千般苦,颠沛流离后得来的,不要也罢。我们的时代,有温柔的《百家姓》就已很好。

(《百家姓》,杨葵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闻推荐

晒晒23万条个税民意也是一种进步

□鲁 宁全国人大负责征集意见的相关机构,公布相应的“后处理”报告,向全国民众“汇报”所征集意见的主要条款、涉及的主要关切以及所占全部意见和建议的比例,是衡量立法机关是否真心尊重民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