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大棒子来了 在意料之中

兰州晚报 2010-11-22 19:11 大字

在一大串金牌的背后,是国民体质持续下降的冷酷现实。图据《上海青年报》

新华社在亚运开幕第一天,编发了由高级记者杨明撰写的《“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本报编发时题为《金牌第一反是讽刺》,对目前中国体育“唯金牌论”和举国体制等问题做出了尖锐批评。由于发稿单位的权威性与特殊性,文章一经刊发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很多支持声中,也不乏批评的声音,包括北京日报刊发的《对竞技体育少些讽刺为好》,以及中国体育元老魏纪中的“杨明观点片面”的说法。对此,杨明19日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他欢迎理性的批评,欢迎“魏老那样的不同观点碰撞”,但对抠字眼的攻击“恕不奉陪”。

作为国际排联主席在亚运会观赛期间,魏纪中也针对如今的大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一方面表示杨明的观点其实片面,但同时,他对杨明提出的一些问题,也给出了理性的解决方向。

魏纪中首先批评了杨明的部分观点,比如亚运会中国队派业余运动员参赛,他认为:“金牌战略是我们国内的事,与别人无关,但不能号召我们不派好的来,别人派好的来……淡化金牌的意义,主要是对政府体育机构而言,但对运动员不存在淡化金牌的意义。”

不过,对此,杨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他的文章并不成熟,“业余”仅是针对“举国体制”的培养机制而言,并不是就水平而言。昨天他也继续表示:“我提议多选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的想法只供商榷,可能也有些偏激,但我更想说的是我们不能用专业选手身份冒充业余去比赛,这不是为国争光,是给国家形象抹黑。”

魏纪中尽管有批评,但对杨明的一些观点,他在事实上也有认同。比如最大的一块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现在被忽略了,他说这是因为学校体育不归体育部门管,归教育部门管,“教育部门没有硬性指标,投入自然不会太大”、“而体育部门,竞技是衡量的标准,也不管学校体育”。

与此同时,《北京日报》也发表了评论员毛晓刚的文章,在这篇题为《对竞技体育少些讽刺为好》的评论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讨论,或者像魏纪中那样的指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向,更多的是在指责和批评。

文中称“脱离了时代累积的背景和条件,去空谈如今我们金牌多了、竞技体育成绩好了是畸形发展,甚至值得讽刺、应该汗颜,说什么‘一家独大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虽不至于颠倒黑白但也是无稽之谈,纯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对于大众体育的问题,该文也表示“大众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由于我们集中力量搞竞技体育而造成的,这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何况,今天中国人的体质,早已不是‘东亚病夫\’时代那种情况,而是有了历史性进步。一些人把现在部分国人营养过剩、运动过少的问题,归咎于体育事业发展不力,并用来讽刺我们金牌夺冠,显得有些强词夺理、风马牛不相及了。”

对这样的批评,杨明表示“大棒子终于来了,意料之中”、“感觉有点文革的味道”,同时他还戏谑地表示“我不想驳斥,因为,我说的是‘前门楼子\’,他偏说是‘糟老头子\’,猴吃麻花,拧巴。”记者在网上搜索毛晓刚时,也发现了他的多篇评论都被许多媒体和网友称为“奇文”。

尽管不屑这样纯批评的批评,但杨明还是再度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国民健康比金牌更重要,金牌可以争,但不能唯金牌论”,希望“能引来更多有识之士的美玉之见”。

相关人物

魏纪中:是中国奥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中国体育产业、奥运产业之父。魏纪中先生从一九七四年起介入奥林匹克运动,先后担任过十二年中国奥委会秘书长,中国排协副主席,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亚奥理事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等重要职务。72岁的魏纪中是北京从申办奥运到举办奥运的历史见证人。

新闻推荐

热销背后“冷”思考———解读东风日产“一二四六”战略

作为上半年汽车市场实现逆势增长的赢家之一,东风日产近日提出的“一二四六”发展战略,则引起了汽车业内的广泛关注。记者从东风日产了解到,“一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