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A股一线监管大扫描:243个交易日 1896封问询函

证券时报 2019-01-01 08:49 大字

回顾过去的一年,A股市场的走势不尽如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沪深两市交易所在一线监管方面极其用心,强监管的思路清晰可见。

一项直观的数据便是问询函的数量,一个可见的标准便是问询函的质量和影响力。

2018年有243个交易日,沪深交易所网站共披露1896封问询函件,日均达到7.8封。此外,又有很多问询函直接发给了上市公司,没有正式披露,真实的问询函数量或远高于此。

2017年度,沪深交易所在244个交易日中发出问询函1380封(官网披露数量)。据此计算,2018年的问询函在数量上增长了37%。

在质量和影响力方面,一线监管的威力得到更好地展现。几乎全部的重组方案,在收到问询函后得到更详尽的披露;长期停牌的公司,在问询函的催促下恢复交易;控股权转让交易,被问询函刨根问底,不少选择终止;高送转、蹭热点、年底突击创利等现象,也在问询函重点关照下明显收敛。

1896封问询函,勾勒出了沪深交易所在2018年度的一线监管脉络。了解这些问询函,也就了解了2018年的A股市场。

日均近8封

2018年有243个交易日,沪深交易所网站共披露1896封问询函件,日均达到7.8封。此外,又有很多问询函直接发给了上市公司,没有正式披露,真实的问询函数量或远高于此。

分板块来看,沪市主板公司共收到问询函416封、深市主板457封、中小板559封、创业板464封。

数量最多的公司是中弘退(中弘股份,000979),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在2018年向这家公司发出了15封问询函。这符合预期,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1元),中弘股份被强制退市。12月28日,在结束退市整理期后,中弘退被深交所摘牌。

从中弘股份去年4季度出现异常亏损开始,到实控人私自支付61.5亿元,再到债务重组欲引入加多宝的闹剧,到最后交由安徽国厚和中植系托管,深交所始终保持对这家公司的关注,问询函见证了全部过程。

数量排在第二位的公司的乐视网,达到13封。今年3月份,孙宏斌接受记者们的采访,言论中涉及乐视网2017年度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不足、公司变卖核心资产远远不够还债等,交易所发函追问具体情况。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包括睿驰汽车南沙拿地、贾跃亭的情况、人事变动情况、鑫根资本动作等,交易所事无巨细,连续发函追问。

如今,乐视网的情况也已非常糟糕,状况不断,交易所始终通过问询函保持高度关注,投资者也得以通过公司的回复了解更多信息。

除了中弘退和乐视网,2018年度,收到10封以上问询函的公司有*ST凯迪(12封)、汇源通信(13封)、融钰集团(10封)、*ST龙力(13封)、达华智能(10封)、中超控股(11封)、*ST尤夫(10封)、印纪传媒(11封)等。

收到5封以上的还有美都能源、红宇新材、荣科科技、科融环境、高升控股、大富科技、金龙机电、天海防务等数十家公司。

仅看上述名字就知道,这些都是有故事的公司。沪深交易所通过问询函这一简单有效的方式,充分挖掘背后故事,让投资者了解更多的信息。

问询函的威力

没有什么比具体案例更具说服力。

今年有多起上市公司拟收购公众号的案例,交易对价极高引发热议。在交易所问询函的关照之下,这些重组方案均未能成行,典型便是翰叶股份。

根据原有方案,翰叶股份拟38亿元收购从事公众号运营等业务的量子云,后者通过50个编辑维护981个公众号。随后,上交所便发出问询函,要求翰叶股份从标的资产合规运营及政策风险、交易合理性、估值较高及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的风险等方面进行补充说明,并要求翰叶股份召开媒体说明详解市场疑问。

在召开媒体说明会后不久,翰叶股份主动调低量子云的收购价格,由38亿元降低至32亿元。随即,上交所发出二次问询函,要求翰叶股份补充说明量子云的持续盈利能力、广告收入情况、竞争格局、粉丝质量等问题。

10月26日晚间,翰叶股份公告,目前资本市场环境及产业政策发生变化,继续推进重组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终止筹划收购量子云。至此,翰叶股份天价收购公众号一事宣告流产。

融钰集团终止与“假央企”合作的案例亦较具代表性,媒体质疑报道与问询函一道打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证券时报·e公司曾在7月17日看法了《时隔四个月,“假央企”疑似再度现身!这次盯上了融钰集团,监管层已介入》的报道,对融钰集团合作方中核国财的央企身份提出质疑。随后,深交所根据e公司报道内容向融钰集团发出关注函,要求其“以有效形式披露中核国财的产权及控制关系,披露中核国财从事的业务及最近3年的财务状况。”

8月5日晚间,融钰集团发布公告,经多方核实,中核国财身份非为国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这与中核国财相关负责人确认的信息不一致。中核国财违反了商业合作之诚信原则,终止与其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

再比如近期的多喜爱,两表面无任何关联私募公司违规举牌后均遭平仓,公司股价遭遇重挫。在交易所的追问之下,两家私募终于承认,背后实际交易团队均系鲁证期货安排。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几乎全部的重组方案,在收到问询函后得到更详尽的披露;长期停牌的公司,在问询函的催促下恢复交易;控股权转让交易,被问询函刨根问底,不少选择终止;高送转、蹭热点、年底突击创利等现象,也在问询函重点关照下明显收敛。

显然,沪深交易所的问询函制度,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原标题为《A股一线监管大扫描:243个交易日,1896封问询函》)

新闻推荐

新闻和鱼的故事

□岑嵘我在报社工作了20年,目睹了传统媒体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身边也经常有一些年轻人来问我,新闻行业的未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