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2018年你读过的书里哪一本印象最深刻?

成都商报 2018-12-30 03:44 大字

201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有没有不由自主在心里默默总结一下这一年的收获和感想呢?

对于爱读书的朋友们来说,这一年看过的书,不论多少本,其中有没有一两本给你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或带来不同以往的感触呢?

这一次,我们不必纠结于别人的书单,只想想自己的收获,足矣。

《深蓝的故事》

当我们说到

人性的时候

——最近忽然发现,当我们说起某人在某种处境中某个事情中“见识到人性”的时候,往往都是指人性那阴暗的一面。

人性是复杂的,善恶交织,一如光明与黑暗的共存。如果说有一些特别的场所,会让人性中色调更深的那一面显露无遗的话,我相信医院和警察局一定属于这种场所。

很早就在微信上关注了网易人间的公号,因此在这本《深蓝的故事》出版之前,我其实已经陆续看过了这位笔名“深蓝”、爱好文学的基层民警写过的好几个故事,每一个我都觉得很好看,因为真实的故事总是比虚构的戏剧更精彩。

书中收录的19个故事里,占比最多的就是因为赌博和毒品家破人亡的故事,真是万劫不复的不归路,就像一个黑洞在虹吸着灵魂,太可怕。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与赌和毒都无关,反而与爱有关,但是那爱,简直比恨还可怕……这个故事也被放在这本书的开头,就是小璐的故事。

2015年1月的一个凌晨,深蓝接到报警,有个年轻女子说自己遭受丈夫的家暴。这个女子就是小璐。一番调解之后,警察们走了。然后元宵节早上,小璐在家中开天然气自杀,抢救回来后,因为开天然气自杀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深蓝到医院给她做询问笔录。

由此,他得知了这个绝望的故事:从小到大,小璐完全活在她极为强势的母亲的阴影下:从她记事开始,她的生活从吃饭穿衣,到升学择业,事无巨细全由她母亲做主。

她试过几次反抗。第一次报考了外地的大学,但她妈妈会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去她学校“监控”她的情况,甚至检查她的手机;第二次她和一个条件很好的男孩自由恋爱,但很快被她母亲强行拆散,因为母亲已经给她安排了自己满意的对象——就是那个后来家暴她的丈夫。

第三次也就是自杀未遂后,小璐坚决离了婚,自己开了家设计工作室,还交了新的男友,生活似乎出现了希望。

然而2016年3月,深蓝再次接到报警,发现又是小璐,在她父母家中。

小璐的爸爸告诉深蓝,小璐的母亲认为之前的问题是自己安排得“还不够好”,于是再次给女儿安排了工作和对象,强行要求她接受,女儿不从,她竟然猜出女儿账户的密码,把小璐工作室的资金全部转到自己手里,逼女儿回家……

小璐无奈回家,苦苦哀求母亲,母亲不为所动,并明确告诉小璐,除了服从自己的安排,别无其他选择。小璐被逼进死胡同,终于精神崩溃,不断用头撞墙。

面对上门的民警,小璐的母亲说,“这孩子真是不知好歹!我为了她费了那么大劲,她竟然一点也体会不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一个月后,深蓝从小璐的父亲那里得知:小璐进了精神病院。 (文/箬叶)

《新资本主义文化》

我更深刻地

理解了自身处境

——以工作为核心的生活,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这造成越来越多“无用的幽灵”,因为很多人都感到无法把握现实,也不知道未来的方向。

2018年我看过的书里,理查德·桑内特的《新资本主义文化》,对我的影响相当大,我成为了他的粉丝,经常会关注他的书有没有出新的译本。

桑内特是一位怪杰,不遵从通常学院派的套路,这让他的书更容易和普通读者亲近。这本《新资本主义文化》只有100多页,非常好读,因为是根据他在耶鲁大学的讲座改编的。

这本书的主题,讨论的是那些新的经济机构(互联网公司)所出现的新的“职场文化”,虽然是10年前美国的现象,但是放在今天的美国和中国,同样适用,这也说明了他的预见性。

桑内特的一个核心看法,就是像福特公司那样的传统大企业里的科层制,正在新经济条件下走向瓦解。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局面:很难在一个企业干得长久,因为这不但是个人意愿,更是企业状况所决定的。企业不断破产或重组,新的行业不断冲击旧行业,都让工作变得越来越短暂。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辛苦训练所获得的工作技能,8年~10年就要更新。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工作内容和地点都会变化,除了表面的收入浮动之外,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认知。

在朋友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被打脸”,本质上就是因为他要不断调整自我,因为以工作为核心的生活,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这造成越来越多“无用的幽灵”,因为很多人都感到无法把握现实,也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他们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技能,过去认为坚不可摧的,如今已经烟消云散。

我们要重新定义“才华”。桑内特以前在《匠人》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个看法:一个人要用10年,才能成为某个行业的“匠人”,但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这样的专注在公司不但不被重视,还可能被歧视,因为新的职场文化会更强调“适应未来,适应变化”,而不是专注于某一件反复练习的事。企业喜欢“改革”,而领导会发现,那些更爱岗敬业的人,通常是“改革”的阻力。现在走红吃香的,都是那些不断跳槽、不断为自己编故事的家伙。

这本书对我的生活产生的最现实影响,就是它有可能帮助我理解这个时代,理解自身所面临的处境。 (文/浦顿)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穿着高跟鞋的

西西弗斯

——希腊神话里,众神罚西西弗斯永无止境地推石上山,每当巨石就要到达山顶,立马又滚下山去,如是反复。还有什么比无效的劳作更让人绝望?

我心目中的答案是:如果西西弗斯是女人,并且是一个母亲。

2018年的热播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出现了美国喜剧史上一个真实的脱口秀明星Lenny Bruce,编剧把他和另一个无名画家安排成女主角麦瑟尔夫人的榜样,以及“前车之鉴”——选择创作,想尽可能地在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牺牲家庭生活。

在麦瑟尔夫人和Lenny Bruce的喜剧事业都坎坷不顺的时候,第二季末尾,他们在酒吧相遇,Lenny借酒浇愁,感叹说自己选择创作,就像选择了一条西西弗斯一样推巨石上山的逆旅。麦瑟尔夫人听了说:“那你想象一下自己还穿着高跟鞋。”

波伏娃很多年前就在《第二性》里告诉世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塑造而成的。

具体来说,什么是“女性”呢?英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不论她们因为性别不平等吃了多少苦,她们还是得履行自己的使命。”母亲的使命。

这位女作家写了一本《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不是带有温柔滤镜的爱的鸡汤,亦不是朋友圈或亲子群里那种新手妈妈们母性满满的欣喜炫耀,而是充满了挣扎与怀疑、矛盾与困惑。。

2018年度高分图书《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终章,那个失踪的孩子对女主角莉拉造成的影响,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蕾切尔·卡斯克在《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自序中所言:“孩子的出生不仅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于是女性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于是,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你都觉得很困难……”

主流的声音永远在歌颂母爱的伟大和神圣,鼓励女性为之牺牲。无论怀孕分娩的巨大痛苦、还是家庭分工里育儿者与工作者的微妙博弈,都鲜有人认真提及,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那个年代,麦瑟尔夫人仅仅在脱口秀里调侃了一下好朋友生孩子就被赶下台——嘘!成为一个母亲的艰难是不能说的秘密。

在生活的忙碌中,也许你偶尔也会怀疑自己为何选择如西西弗斯一样负重前行的逆旅,这个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自己穿着高跟鞋,想象一下自己同时还是一个母亲,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笑话。 (文/Alice)

《光荣与梦想(上)》

到底是什么

造成了大萧条?

——1932年,美国约有两百万人到处流浪,他们被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这里边有大学毕业生、失学儿童、新婚夫妇和忽然失业的中年人……

当时曾有记者问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此前是否出现过像大萧条这样的时期?他回答说:“有,持续了400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

如果视此为灭顶之灾,未免夸张,但这两个时期至少在一点上是共通的,即没人真的搞清楚:老百姓为何受苦受难。“由于教养的关系,这样的人自小相信:谁卖力气,谁就有出息。现在呢,不管勤的懒的,一概倒霉,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丧。”

我们今天所说的宏观经济学其实是来自于上个世纪20年代大萧条以后,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建立的那一套帮助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一门学问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市场运转得好好的,突然出现了失衡:需求消失了,或者说需求的水平突然下降了。需求严重不足以后,经济已有的产能就得不到充分利用,那么很多工人就面临失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有什么办法来刺激这个总需求?宏观经济学就变成了研究萧条问题的这样一门学问。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大萧条呢?

作者的解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各种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工人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市场上有了大量产品,但消费者的购买力,即工资,却没有提高多少。

当时大家都认为,只要有好的推销员,什么都卖得出去。但实际上,有钱的没钱的都搞股票投机,银行到处放帐给没有购买力的人乱买东西。最后从股市的崩塌,开始了漫漫萧条之路。

罗斯福总统靠他卓越的领导天赋,保住了规模巨大但组织涣散的联盟,放弃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发国债、修基建、失业救济、改善福利,为国家带来了活水,挽救了濒临崩溃的美国经济。

但经济是有周期的。当滞胀来到、失业潮再次席卷美国时,二战的到来,又让美国一举超越英国,成为了超级大国。

《光荣与梦想》成书于上世纪70年代,因此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只描述了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的社会现象和事件。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如编年史一般,通过记叙当时的电视、报纸、广播、书本里描述的社会现实而展开。各种史料、数据的罗列,信息量非常大,读来感觉稍嫌费力,但同时也感到作者在尽最大限度做到客观讲述。

政治和经济是一大主线,因为经济的各种原因,影响了政治的生态;同时,政治中的各种决策,又反过来加速某些经济方面的恶化或改善。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或许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至少是之一。

书中每一章节里都夹杂着这一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新的技术和发明,生活用的电器,衣着服饰,娱乐方式、流行的语言、音乐、电影。作者的细致和耐心,让真实的时代画面扑面而来,如记录片一样在眼前播映。 (文/智)

新闻推荐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262个基点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632,较前一交易日上调262个基点。2018年12月28日银行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