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减税就要减支减福利减政府投资

济南日报 2016-12-21 00:00 大字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周期历史来看,只要一发生经济危机,政府刺激经济的第一选项就是减税。而我们一遇到经济增速下滑,就马上想到政府多花钱和政府推动的投资。我们应当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国民经济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叫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减支才能真正减税

新浪博客发表谢作诗的文章说,中央一再释放减税信号。我不怀疑政府减税的意图,但是我怀疑减税的实际效果。这些年,税收的增长幅度一直是高于经济增长幅度的。即使是经济严重困难、政府大谈减税减负的年,税收同比增长8.8%,仍然高于6.9%的经济增长率。这说明企业的实际税负一直在增加。

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如果严格照章纳税,很多企业是活不了的。这说明企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在偷逃税,说合理避税也可以。经济状况好、财政压力小的时候,政府对于企业偷逃税往往睁只眼闭只眼。经济恶化的时候,支出不减少甚至增加,就算表面上减一点税,但是征收严格、颗粒归仓,企业实际税负反而上升。不减支,减税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本是一个常识。

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减税而是减支。为此首先要减官,精兵简政。其次,要尽量减少对国企的补贴,消灭僵尸国企。再次,要把包括学校、医院在内的众多事业单位推向市场。

减支的最终目的当然还是减税。税率不仅要低,税制还必须简洁而明确。程序越复杂,漏洞也越多。绝不能实行复杂的抵扣税等办法,比如有人提出个人所得税家庭负担抵扣、房贷利息负担抵扣等,这除了为更多的人谋求税务部门的职位、增加违法交易以外,没有其他好处。谁来计算家庭负担、谁来核实、谁来审批?重重叠叠都是财政成本与信用成本。

邓小平说,不改革,中国经济只有死路一条。就当下而言,必须减支减税,中国经济才有出路!

减税必须减少政府低效投资

韦森在《人民论坛》刊文说,现在决策层强调供给侧的改革,最重要的措施当是减税。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周期历史来看,只要一发生经济危机,政府刺激经济的第一选项就是减税。而我们一遇到经济增速下滑,就马上想到政府多花钱和政府推动的投资。我们应当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国民经济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叫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果一方面减税,另一方面政府扩大投资,靠再来一轮政府设计、引导的人为“扩大内需”来维持经济增长,靠政府长官意志来强行推动经济增长,造成的结果可能更糟。目前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已经很大,不应该再加码。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不应该再靠政府出钱的“赤字财政”来进行政府直接投资。这会恶化中国的经济结构,最后把中国经济推向长期萧条。

政府投资行为相比私人投资往往是低效并恶化经济结构的。私人投资一般都会按照市场需求事先反复考量、仔细斟酌,因为私人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假定投资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被市场所认同(即无人与之交换),投资者就可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私人投资成功了,说明其产品与社会交换成功,意味着社会与企业主的财富都增加了,工人足额地拿到薪水,财政充足地收到税款,各方都分享了企业增加的财富,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经济被拉动了。

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就是由各级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主导的投资(国有企业其实也是政府的一部分,他们的投资行为与政府如出一辙),肯定也能够促进GDP的增长,但是未必能够像私人投资那样高效地促进社会财富增长,有时候不仅不能促进财富增长,还可能会浪费财富甚至消灭财富。例如许多城市的大型体育场馆,往往多年不能有效地利用一次,而每年维护费用却要高达数千万元,这种投资带来的GDP不仅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是浪费了社会财富。

一个国家的财富在一定时期内是定量,政府投资的钱越多,老百姓个人投资和消费的钱就越少。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没有政府投资,公路、铁路和机场这些基础设施谁来修?其实只要政府放开这些投资领域,只要政府让更多的钱藏之于民,私人投资会积少成多、源源不绝地投向这些领域,并且比政府更加精准和高效。

加福利与减税不能兼得

菁城子在人文经济学会发表文章说,陕西率先推行高中教育免费政策,多数媒体将它作为“德政”颂扬式地报道,大有愧煞本省执政的意味。有记者采访我,想听不同观点。我的态度一贯明确:不赞成高中免费教育。

在福利主义气息弥漫的今天,我的观点一定不合时宜甚至可恨——今日之中国,政府掌握税赋膏腴,不该反哺民众吗?陕西财政收入以数千亿计,全省高中学费全免,最多只花亿元,这点福利算什么?无论吃饭、医疗、教育、住房,要想解决单项社会问题,从短期账面数据看,政府都掏得起钱。前几年国家搞免费午餐工程,很多人这样计算:每个贫困学生每餐只花3元,有亿元就足够。中央政府收入超过万亿元,稍微挤一挤,钱不就出来了?

只要政府肯投入,大量问题都能解决,这是很多人当真相信的。但是看过财政报表、熟悉政府运作的人知道:想要政府腾挪出钱,没那么容易。每一项财政开支的表面,都有非常正当的用途。公务员工资最微不足道,可总是要发的吧。民生支出、科教文卫、城市发展、扶贫资金,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发展经济,政府要建设大型工程,还有企业奖励、创新基金、国企亏损补贴、扶持帮补等等。林林总总的开支具体到每个项目,不过几亿元、几千万元的事情。这些开支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各层级、各部门反复打报告、开会研究、讨论决策,这才编入预算表。这些开支不仅合法合规,还事关众多人的利益。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请问哪一项不是必要而且迫切?说削减就可以削减?

很多人厌恶“三公”消费、奢侈腐败,这些东西其实不会写在政府开支项目里。它们都安放在合法名目里,不露真面目。

吃财政饭,就会养成利益团体。一方面他们拼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报忧不报喜,没钱了就到处奔走,呼吁增加拨款;如果财务宽裕,就老老实实,生怕别人知道——不哭穷就算很低调了。每到年底,政府部门总会“突击花钱”。站在他们的立场好理解,谁也不希望预算被削减,明年日子过得紧巴巴。

通过财政精简省出一些钱来支付福利,这基本只是一种想象。增加的福利大多需要建立新项目来落实。

福利是有代价的。首先,它具有挤占效果。短期看福利主义当然诱人,长期却使行业萎缩直至匮乏。比如免费高中教育,直接后果是职业技术学校更难招到学生,公立高中培养了过剩、同质化、缺乏竞争力的劳动力。福利丰厚,懒汉必然出现——高中教育也不可避免。这里的懒汉指的是不适合高中教育的学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长达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很多年轻人不适合书本教育,更适合早早工作,积累人生经验。对他们而言,学习社会知识,远胜于混混噩噩地在高中混校。他们可能家境不丰,应该闯荡社会、创造财富。

福利主义扩充政府规模,扼杀市场活力。经济总有不景气的那一天,这时债务、赤字就会接踵而来。已经编制在表的福利支出,增加容易削减难,增加税收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原本监管模糊、税收优惠、合理避税的项目,税收部门会勒紧绳索,要求企业按法定高税率缴税。逃税、漏税也变得格外困难,大量处于模糊地带的企业将会死掉。实在入不敷出,只好求诸加税——提高税率和增加税目。理由也站得住脚:政府开支实在过于庞大。

呼吁“一边要福利、一边要减税”,希望“两头挤”,以期为民众争更大利益的人,他们忘了:若要马儿跑,怎可不喂草?

新闻推荐

发 展济南努力用金融力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脱虚向实让资金回归实体经济产业金融中心指的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集聚产业金融资源,通过服务本地市场实现金融产业发展壮大,并进一步向更广阔腹地提供金融服务。济南市委十届十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