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季末理财产品: 收益飙升背后的秘密

内江日报 2014-09-18 02:14 大字

9月是年内第三个资金需求高峰,在“三节”及季末效应的推动下,一度沉寂的理财产品市场再次出现6%以上的高收益率,中小银行的发行热情尤其强烈。那么,为何每到季末都会出现理财市场的高收益狂欢呢?这背后隐藏了哪些秘密?

每到6月、9月、12月的季末时点,都是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收益率迅速拔高的“黄金时期”,这是何种缘故呢?在季末、年中、年末等时点,商业银行因受存贷比限制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美化需要,又处于自身盈利目的角度,只得增加存款,扩大分母以降低存贷比。而刚刚申购或到期的理财产品就属于活期存款,恰好可以满足银行扩大存款规模、应对存贷比指标考核的需求。这也导致每逢季末,都会出现月末冲高、下月初回落的现象。

虽然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的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安排在每月下旬,银行理财市场“冲时点”效应有望减弱。不过,仍有理财经理表示,随着三季度走向完结,在考核压力以及“十一”前夕取现需求较大的现实状况下,各大银行在9月下半月仍会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此,预计“十一”长假前,银行理财市场仍然会持续提升其揽储的力度,此举也将直接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在9月下旬迎来一波小高峰——无论发行量还是预期收益率,预计都会有所提升。

在多数投资者看来,不管银行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保证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收益率当然是越高越好。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中小银行为了使报表更加好看,会在募集期和兑付期的时点上做文章。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募集期,多数都在3-7天,兑付期通常在2-3天。在募集期或兑付期时,客户的资金只能躺在活期账户中,这也会形成银行的活期存款,为存贷比考核做贡献。但在这段时间,客户只能拿到活期利息,无形中会摊薄收益。 (北京商报)

新闻推荐

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被带走调查

“民生银行正遭遇自1996年成立以来最大的高层震动,行长毛晓峰被带走协助调查”。1月31日,一位在民生银行供职十余年的人士对记者表示。1月31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董事会收到毛晓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