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案的警示

攀枝花日报 2011-12-28 09:45 大字

□新华社记者 潘晔 蔡玉高

江苏、浙江等地先后曝出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事件,涉及金额动辄数千万,多则过亿。这些事件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损害金融系统信誉与形象。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拷问行业内控,也敲响操作性风险监管警钟。

携款潜逃

11月,曾先后在南京三家银行供职的蔡磊被曝携款潜逃。半个多月过去,蔡磊杳无音信,被其坑害的“苦主”还在犹豫要不要报警,他们担心报警后钱无法追回。

记者了解到,今年30岁的蔡磊在银行工作已有10年,先后在数家银行的南京分支机构供过职,浙商银行南京分行秦淮支行是其最后一家工作单位。浙商银行南京分行秦淮支行行长杨凌说,蔡磊今年1月1日进入银行担任客户经理,9月30日辞职。工作期间,蔡磊业务成绩不出色,先后做了4笔业务,没完成银行对其下达的任务。在其辞职前的一个多月,银行发现蔡磊工作不在状态,经常迟到,银行管理人员找他谈过话。

开始以为是蔡磊没有考核任务主动辞职,可在其辞职后不久,便有一些人以各种名义到银行打听他的去向,银行方面才意识到他可能“出事”。后来得知他参与民间借贷,而且可能资金链已断裂。

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得知蔡磊参与民间借贷消息后,对其工作期间做过的业务进行调查,没发现违规。向银行内部一些同事了解,也未发现其供职期间有异常,但他八小时工作之外做了什么,银行就管不了。

高息诱惑

银行职员参与民间借贷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在信贷规模趋紧背景下,银行借贷利率走高,民间借贷之风盛行,一些银行员工在高利诱惑下充当起民间借贷“掮客”。据温州银监分局透露,从2011年8月至今,温州共发现4家银行多名员工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行为,涉及金额约2亿元。

记者了解到,银行员工多是利用资源便利,给企业做过桥贷款、垫资以及其他民间借贷,以“低吸高贷”方式赚取息差。相较于银行定期利率,一年收益可能达150%-200%的高息放贷很有诱惑。“过桥贷款”是最常用方式:一笔数额较大的贷款到期后,借贷人员提供短期高息贷款,帮债务人垫还后,等银行下一批贷款发放后就还。据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过桥资金”的日息涨至千分之八。1000万元做10天过桥,可产生80万元收益。

银行工作人员、银监管理人员及业内专家分析,与社会上一般人员相比,银行职员具有诸多便利,面对高利率诱惑,非常容易走入歧途。首先,银行职员更容易赢得放贷者信任,认为出了事可以找银行。记者调查发现,事发前,蔡磊在银行内部有很深人脉资源,因此不少人愿意给他融资。

此外,银行职员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丰富信息资源,知道谁有钱谁缺钱,操作“过桥资金”或直接的高息借贷更加方便。银行内部人员透露,尽管不符合规定,但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将民间借贷作为“第二职业”。

监管警钟

专家和银监系统管理人员建议,应采取措施应对相关问题。

首先要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人员信息资料库和银行业禁入人员信息库,严格把好银行高管及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关,从严控制有违规记录的从业人员再到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要害岗位工作。

蔡磊运作大额资金走账起初是通过自己的网上银行,被银行反洗钱系统监测到,为此,他离开了以前的银行,跳槽到一些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李心丹教授指出,如果银行建有非常严密的内控机制,蔡磊就不可能在被发现问题后,仍能活跃在银行界,最终导致其借贷规模越来越大,给社会造成惨重损失。

第二,银行内部要加大对管理操作风险投入。包括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多家银行注重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控制,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银行对操作风险的投资偏少,而且没有与成本资金的分配挂钩。同时,在规模和利润压力下,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为拓展新市场急于在量上做大,对员工考核更注重业绩,对其违规行为的监管容易疏忽。

第三,进行相关改革,消除“金融掮客”生存空间。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认为,目前金融市场上官方利率和民间黑市利率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加剧民间借贷市场的无序性和风险性,使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紊乱,资金利率间的巨幅价差滋生了一批坐收渔利的金融掮客。

他建议,从实现银行业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对同期贷款利率的浮动更加宽松开始,最终使利率市场化。

新闻推荐

为何不对银行实施反暴利 □谭浩俊

据有关专家预测和推算,今年银行实现的利润总额将突破1万亿元,人均利润也将突破50万元,平均利润率则会超过25%。相比之下,实体经济就要“逊色”多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利润不到4万元,除去个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