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血橙 成为带动资中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内江日报 2019-04-08 07:37 大字

▲ 技术培训

▲ 实训基地

▲ 晚熟血橙

◇全媒体记者 程家毅 文/图

资中县骝马镇三柏村一片片血橙林随山丘延展。近日,记者在该村采访,遇到村党委书记肖文华,他热情地打招呼:“来,尝尝我家的血橙。”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箱箱血橙正被装上车,准备运往远方;果园里,果农正忙着采摘血橙。

晚熟血橙为三柏村带来外地客商,优质的晚熟血橙供不应求。正式开摘仅7天,全村2700亩晚熟血橙90%以上已被收购、订购,总销售收入高达300万元以上。

晚熟血橙,让困扰三柏村多年的贫困问题一去不返——

三柏村于2010年由原三柏、海棠、芦茅3个村合并,其中海棠、芦茅为贫困村。这里毗邻资阳市,过去交通不便、取水困难,农业品种单一,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如何带领全村117户贫困户脱贫?这是肖文华和其他村干部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脱贫攻坚政策,让村民们看到希望。“靠山吃山,我们的优势在山丘,发展血橙是一条好路子。”试种晚熟血橙多年的肖文华提出了想法。

“血橙不能当饭吃。”“亏了本咋办?”……曾经,村民们顾虑重重。

村里提供免费树苗,村干部入户指导,村民们却不为所动;村上组织村民去资中铁佛、重庆万州等血橙知名产地“取经”,响应者寥寥无几。如何让村民参与其中,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让村民看见利润是关键,但时间太长,我们要让村民增强信心!”肖文华说,“党委引领、党员带动”是三柏村的制胜法宝。村干部卷起裤脚上阵,发展血橙20亩,党员示范,发展血橙300亩,然后入户宣传,以点带面,不断凝聚发展产业的信心。

发展产业,光有信心不够,技术支撑必不可少。为此,村干部们认真向省农科院专家“取真经”,并积极申请成为省农科院“资中血橙试验示范基地”;同时,依托农民夜校,请干部、专家、能人讲课,让村民们掌握技术。

“我家的血橙个大味美,刚刚上市便被订购一空。”脱贫户谭菊芳言语中透露着丰收的喜悦。通过交谈记者得知,起初,谭菊芳对血橙种植技术一无所知,凭借不给全村拖后腿的志气,2014年她鼓起勇气种植了3亩晚熟血橙。随后,她也因技术问题发愁。

三柏村的农民夜校,一个月四堂课,随身小册子,成了谭菊芳生活中的一部分。“固定课堂”面对面学理论、“田间课堂”手把手授技术、“实践课堂”一对一训操作、“广播课堂”村村通扩受众、“网络课堂”随手点拓视野。常年的学习,让谭菊芳从“一无所知”成为种植能手。

在资金问题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产业扶贫贷款等好政策的落地落实,为三柏村晚熟血橙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以谭菊芳为例:她凭借产业扶贫贷款等好政策,2015年扩种3亩晚熟血橙,2016年扩种4亩,现在达到10亩的种植规模。今年,她于2014年种植的3亩晚熟血橙初挂果,为她家带来2万多元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柏村,像谭菊芳这样的村民不胜枚举。全村共有1005户村民,其中晚熟血橙种植户有700户以上。

“三柏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中国第一个引种试种晚熟血橙成功的村,是中国晚熟血橙第一村。”3月24日,资中县骝马镇三柏村村委会办公室外活动广场,中国·资中第三届血橙节“橙心橙意·相约骝马——晚熟血橙推介大会暨血橙文化走廊建设启动仪式”现场,肖文华如是说。

如今,晚熟血橙已“走”出三柏村,在全县发展产业近2万亩,产品远销俄罗斯等国外市场,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鹿鼎寨上那座坟茔的主人 及其家族那些事

鹿鼎寨下的老人在回忆梁家当年的历史渠江矿业公司成立五周年时,全体职工留影梁正科墓及梁公碑鹿鼎寨原名罗顶寨,位于达州市...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