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内江市全面开展 “仁孝内江、绿色殡葬、平安清明”活动

内江日报 2019-04-04 06:48 大字

公墓园区内悬挂的宣传横幅

公墓园区内宣传横幅和展架

◇全媒体记者 张生俊 文/图

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随着文明祭扫、移风易俗理念渐入人心,“清明”不仅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更成了家风传承、孝亲感恩、感悟生命、传承精神的文化载体。

为更加有效应对节日期间群众大规模、高密度祭扫带来的安全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内江市大力开展“仁孝内江、绿色殡葬、平安清明”活动,引导群众文明、绿色祭扫,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压紧压实责任,全力做好清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努力营造平安、温暖、文明、和谐的祭扫氛围,确保全市清明祭扫平安有序。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做好清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

提前做好检查安排,防患于未然。3月19日至28日,市民政局组织相关人员到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对清明节群众祭扫准备工作情况进行巡查。

巡查要求,各殡仪服务机构要利用清明节群众集中祭扫的有利时机,加大惠民殡葬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祭扫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理念,大力推行网上祭祀,开展“鲜花换纸钱”“鲜花换鞭炮”“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坚决杜绝燃放鞭炮、焚烧纸钱,进行封建迷信等活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重点场所、服务环节、重要设备用品切实做到“三个必查”,为群众提供安全文明祭扫环境。

“根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细化了工作职责,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安全祭祀。”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3月27日,市民政局向各县(市、区)民政局,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社事局,市靖民公墓管理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政府负责人牵头,民政、公安、林业、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指挥统一、联络畅通、工作有序。各殡葬服务机构要继续落实禁燃禁放工作措施,做好祭扫群众的解释和劝导工作。

除此之外,各级民政部门还建立了清明节期间值班制度。在值班期间,值班领导、值班人员认真落实值班值守各项规定,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若发现危害公共安全隐患、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及时化解。

推崇文明祭扫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禁止在园区内燃放鞭炮和焚烧祭品”“文明祭祀,平安清明”……记者走访内江市多个公墓园区,看到园区内都悬挂着宣传标语,向广大群众倡导文明祭扫理念,抵制迷信和低俗祭祀用品等行为。

近几年,清明之际,市民政局都会在内江市革命烈士陵园等地组织开展“鲜花换祭品”活动,向前来祭祀的群众免费发放鲜花。市民政局也要求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要结合实际,集中开展“仁孝内江,绿色殡葬,平安清明”主题宣传活动。

“除敬献鲜花外,我们还大力倡导群众参与绿化植树、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网上纪念、集中共祭等多种祭扫方式。”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市中区青龙山公墓已开通运行‘仁孝四川-四川网上公众绿色祭祀平台’,市民可通过网上祭祀的方式,既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也能减少祭祀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内江市共有6个公墓园区:内江市革命烈士陵园、市中区青龙山公墓(南山公墓、北山公墓)、东兴区赛峨山公墓、资中县二龙山公墓、威远县东宝山公墓、隆昌市公墓,除市中区青龙山公墓已开通运行网上公众祭祀平台外,其余5个公墓园区也将在今年6月20日前陆续开通运行。

“魂归生态、落叶归根。” 近年来,节地生态安葬的新型治丧模式正逐步进入大众视野。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各县(市、区)组织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公益捐赠活动,全市向社会免费提供了150个节地生态穴位。

与此同时,为鼓励文明生态安葬,内江市积极探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政策。“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的通知》指出,从2018年5月1日起,内江市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可领取一次性奖补。”相关人员介绍,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针对内江市户籍逝者骨灰在指定区域实施花葬、树葬、草坪葬、一穴安放3个及以上骨灰、不保留骨灰等节地生态葬的,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

新闻推荐

资中县:筑牢“三张网” 保障群众放心消费

(全媒体记者程家毅)3月22日,记者从资中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了解到,资中县采取布“宣传网”、设“监管网”、强“维权网”等办...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