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寨寻古
◇陈浩 文/图
在市中区全安镇狮湾村1组的凤凰山上,曾经有一个古寨,因寨墙沿着五个山嘴砌成,所以被称为“五凤寨”。现在,古寨已经消逝,只残留一道寨门。
古寨逸闻
在原来的山寨之内,还居住着十二三户人家。在这里,我认识了81岁的老人黄大森,他向我摆起了山寨的老龙门阵。
在他的记忆中,其祖上三代都生活在山寨。史料记载:“道光三十年,举人黄觉、副贡刘景华约上当地绅士丁万端、段北崖、刘国光捐募砌寨。”由此推断,黄大森老人应该是建寨人之一黄觉的后人。黄大爷说,这座寨子是几个有钱人家为躲避土匪侵扰而建,山寨建好后,常有富裕人家来此避难。另外,为了避匪,年轻貌美的女子也会躲进寨子里来。对此说法,史料也有相关记载:“清末民初,自贡豪绅为避战乱,来此与当时的寨主黄有海共同维修。”
为了说明山寨的影响力,黄大爷讲了一件往事:民国时期,有一个叫刘子祥(音)的军阀率兵从山下路过,想到山寨拜见寨主,遭到婉言谢绝,但刘子祥仍叫人送上三大挑上好的烟叶,以表达敬意。经查证史料,还真有其事,只不过,故事的主角是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文辉字自乾,“刘子祥”很可能是“刘自乾”三个字在故事相传过程中出现的口误。
寨子建在山顶之上,“占地约四十亩。”据说,凤凰山的海拔在整个全安镇最高。山寨的位置地势十分险要,四面皆陡坎峭壁,崖坎上再用石头筑起高高的寨墙,“寨墙周长约三华里”。当地年岁较大的村民回忆,光寨墙就有一丈多高,根本攀不上去。漫步古寨,至今仍可见到一些寨墙基石,让人从中感受到山寨壁垒高筑的风貌。
在防御上,山寨也做了周密的考虑和设计。一是寨墙上开有喇叭形的射击孔,外窄里宽,既能很好地观察外面的情况,又因为外墙上开口较小,外面射来的子弹不易打进来,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二是在“寨门和险要处均设有防守山寨的罐子炮”。黄大森老人还记得,在山寨几个不同方向的山嘴上,都筑有炮台。由于寨子地势高,居高临下,火炮的威力巨大,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三是寨门坚固。据黄大森老人回忆,寨门的门板有一二十厘米厚,门板上绷了一层手掌厚的铁皮,铁皮上还安有铁钉,大门关闭后,插上两根碗口粗的门栓,要想进寨谈何容易!
在大寨门外不远处,有一块平坝,因地势高,视野相当开阔,山峦、田畴、沟壑尽收眼底。家住山上的丁姓村民给我介绍,这块平坝被称为“杀人坝”,传说杀人后,血水一直流到下面的冲里。我想,如果情况属实,那么一次杀人之多可见一斑。瞬间,一幅影视剧里常见的血雨腥风画面浮现在我脑海中。但这个说法却怎么也无法与安身立命、行善信佛的山寨主人联系起来,杀人如麻可都是土匪所为,这种说法,应该是一种谬传。
丁姓村民还指给我看寨子外紧邻大寨门处的一块石头,据说这里以前是一座石塔,后来也被毁坏,现在只剩底座了。但他也只是听说,从没见过。在与黄大森老人的交谈中,我又一次提起此事。老人对此还有些印象,说确有这么一座塔,但不高,形状就像一个坛子。不过,塔的作用是什么,他也不清楚。
除了寨门外,如今还可见到古寨修建时的两个蓄水池。蓄水池前后寨各一个,均为开采山石后自然形成的深坑,靠收集雨水而蓄水。前寨的蓄水池较小,仅三十多平方米,后寨的蓄水池较大,应有七八十个平方米。所蓄之水,主要用于消防和浇灌庄稼,生活用水则用的是井水。
寨门古韵
寨子雄踞深山,有大小两道寨门,“东门为大寨门,西门为小寨门。”小寨门早已拆除,如今,幸存下来的,就只有一个高3米左右的大寨门了。走至寨门前,无论你有没有思想准备,无论你是否泰然淡定,你的思绪还是轻易地就会被这道风化残破的遗迹悄然带走,就如同穿过寨门的那条石径,穿越着时空,走进历史的情景之中。
这道寨门与我见过的周边几个平顶石寨门不同,采用的是拱型设计,从风格上看,有中西合璧的意味。半圆形的拱券结构具有古罗马建筑的特征,与平顶寨门相比,构图显得更为丰富,建筑造型也更为优美。
整个门洞长近三米,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门洞宽不到2米,后门洞宽2米有余,可以想象,两扇门板就安装于前后门洞的结合部。从后门洞两侧墙体上,尚可看见四个碗口粗的门栓插孔,一边两个。
有味道的是寨门的拱券。前门洞拱券由两层石板砌成,底层用大小厚薄相似的11块条形石块挤压而成,上面一层用四块呈弧形的石板拼接覆盖,石板厚薄与底层条石相仿,不同的是对边缘采用錾刻工艺进行了装饰处理,凸显的线条让拱券显得特别美观。后门洞拱券则是由13块近两米的条石挤压而成。
风化古朴的寨门上,几棵荒树掩映着苍老的寨门和通过寨门的古道,和着寨门两边的断墙残垣,让这一画面充满着浓郁的古风遗韵。
古寺盛况
在探访中,多次听村民说起寨内的“三圣寺” 远近闻名,甚至说在新都宝光寺里,有对三圣寺的记载。宝光寺是否有对三圣寺的记载另当别论,但“三圣寺”的存在及影响力却有书为证。史料记载:三圣寺“寺西与资中县高峰寺对峙。系明嘉靖15年复修。清康熙二年、乾隆五十三年、咸丰元年、光绪二年和民国十二年多次重修。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拆除……寺庙为约占地二亩的四合院,头殿有千手观音、准提菩、瘟神、井神等;中殿有西天佛主、十八罗汉,四角有四大金刚;正殿有观音、文殊、普贤、玉皇、燃灯、药王、关圣、周仓、关平、送子娘娘。右一横殿有川主、火神、牛王;右二殿有文昌、东岳、南岳、五皇、、七星等约六十尊佛像。仅五皇为木刻,其余皆泥塑、石雕。相传,三圣寺分上中下三寺,占地数十亩。上寺即在五凤寨内,中寺地处几里外现全安镇花洞村花园洞山顶灯竿坝内,下寺位于花园洞下面的坡上。当时,人称三圣寺“大和尚五百五,小和尚不胜数”之盛况。
在与黄大森老人的交谈中,老人对三圣寺的规模宏大及香火鼎盛也有类似的说法。说是三圣寺宽得很,花园洞那儿才是山门(这与上面关于下寺的说法相吻合),有500菩萨108个香炉。来此烧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尤其在佛教节日上,更是热闹非凡,影响力极大。
据黄大爷讲,寨内寺庙的基脚还在,寺庙的布局他还记得。之前在山下与村民聊天时,知道寨子里曾经建有一戏台,也是早已拆毁。拄着拐杖,黄大爷带我去看了戏台的位置和残留的基台,从黄大爷介绍的情况来看,戏台应该是紧挨着建在寺庙正殿的右侧。山寨既有壁垒森严的紧张氛围,又有舞榭歌台的安逸生活。
后记
从山上下来,我走进茶馆小憩,与茶馆中七八个村民又聊起了古寨的话题。说到“除四旧”时寨子和庙子被拆毁,村民们流露出惋惜的神情。修筑庙子和寨墙的石头被当地村民拆了搬去修了房子。而佛像大都被毁坏,后来被人用车子拉走了,连毁坏后的佛像头也不例外。村民还说,“这个寨子没有被毁的话,搁到现在才不得了。”是啊!现在老百姓的意识已不是几十年前可比的了,他们知道这些历史文物的价值,他们也知道哪些东西是宝贝应该保护,他们也知道怎样做会给他们带来利益,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为如此,他们有自己的渴望和希冀。
茶馆老板还说:“现在,我们的土地被外面的人租下来搞起了开发,也希望你们来把古寨开发了。”我只是一个游者,哪是来搞开发的,但我知道他说的是土地流转的事,而且从他的话语中,明显已感到土地流转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话虽然从茶馆老板嘴里说出来,但我想,这一定代表了这些偏僻山村老百姓期待改变生活面貌的共同心愿。当地农民已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受益,也希望乡村旅游的开发为自己带来更多实惠。
离开古寨遗址,我的思绪却还久久停留在古寨的历史之中,古老的山寨到底蕴含着怎样一种独特文化,以至于让人充满好奇和产生兴趣?我想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山寨特有的地理位置。因为山寨的建造往往是以防御为初衷的,一般来说,多修建在山高林密之处,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其次,山寨的聚居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山寨其实就是一座中国式城堡,或者说就是一座缩小版的城池。中国古代修筑万里长城试图把一个国家保护起来,在这个国家之内,都城、省城抑或县城又都以城墙包围,相互之间遵从国家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而山寨则以寨墙相围,在偏僻之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虽然寨内居民也是国家的臣民,但这个“王国”却无体制制约,可以说是逍遥于“法外”,所以总被一种神秘的氛围笼罩。经历漫长岁月,大多山寨已毁坏或消逝,但凡能有幸保留下来的山寨元素,自然就成为现代人好奇的对象,正应了“物以稀为贵”这句老话。所以说,尽管这座古寨到如今只剩下一道寨门,但它的存在却是标志性的,正因为如此,后人尚可从中去感受那座古老山寨的模样,还可去触摸古寨的历史,同时,这座山头也就不仅仅是一座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山头,更因它曾经的故事,散发出与一般山头没有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而一旦没有了像寨门这样的历史性实物,那么,历史情景就缺少了真实感,只能浮现在文字和脑海中,从而就不会有真相就在眼前的那种触摸感,而这座山头也就从此失去那段历史的记忆,与其他山头别无两样了。所以,走进寨门,也就走进了历史。
新闻推荐
构建丘区经济大县新支撑 增添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资中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全媒体记者程家毅)6月30日,中共资中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今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深刻分析...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