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攻坚破难15载 他带领村民铺就致富路——走近资中县明心寺镇宜古寺村党支部书记魏世才

内江日报 2017-06-27 07:32 大字

◇本报记者 付垚霖 实习生 张生俊 文/图

明心寺镇宜古寺村,地处资中县南部,紧邻321国道,设有7个村民小组,共786户2666人,全村拥有水泥道路18.6公里,路网覆盖所有村民小组。谁曾想到,这个交通发达的村庄,曾经连一米水泥路也没有。

宜古寺村村民们说,村里水泥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村党支部书记魏世才付出了不少心血。

1 要致富,一定要先修好村里的路

村民口中的魏世才,1957年出生,1978年参军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部队荣立三等功;1982年退伍回到家乡明心寺甘蔗技术园工作;1985年聘用为民心寺派出所民警;2000年任石笋湾村党支部书记。

2000年的石笋湾村,还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尽管距离国道只有几公里路程,但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全是田、土坎和泥道。村民们在田间地头肩挑背磨的身影,让同是农村穷苦家庭出身的魏世才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时的石笋湾村,村民种植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再多,也只能走着背出去,遇到雨天,新鲜农产品不能及时出售,村民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

石笋湾村道路不通、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民居住环境差、瓦不遮天,过着“在蓝天白云下的生活”。到村任职的魏世才见此情景便想方设法,通过向政府申请资金、个人借款、信用社贷款等方式,先后对村里三户村民的居住条件进行了改善。

“交通闭塞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要想致富,一定要先修路!”看到石笋湾村因道路不通而落后的局面,魏世才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带领乡亲们把路修起来!”

2 攻坚破难,所有村民小组通了水泥路

祖祖辈辈尝尽了交通不便的苦,魏世才修路的想法得到大部分村民的响应。但修路首先要的是钱,石笋湾村集体经济贫乏,要想把路修起来,就必须村民们集资。为此,魏世才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做动员工作,在此过程中,有村民和他“杠上”了。

“有的人都没出钱,凭什么要我出?”一名村民看了集资修路的花名册后告诉魏世才:“如果你把这路修成了,我拿自己的手板心给你煎鱼吃!”为了消除这名村民的怨气和疑虑,魏世才和两名村干部自掏腰包,凑齐2800元钱,将花名册上的空白填满。村民看了后也不再有意见,很快就把钱凑齐了。

好事多磨。魏世才在带领村民们自筹自建乡村水泥道路时,要占用村民部分山林、土地,有的村民不干了,站出来阻工。对此,魏世才又和村组干部一户户做工作。阻工的村民最终被魏世才和村组干部的真诚和耐心打动,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010年,石笋湾村与宜古寺村合并为宜古寺村,魏世才任宜古寺村党支部书记。经过他和全村村民15年的努力,在宜古寺村建成水泥道路18.6公里,路网覆盖所有村民小组。

3 远近闻名的“四好村”,“要一年变一个样”

宜古寺村路好走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常常让不少外出返乡者惊喜不已。2012年,村民张泽忠回到家乡,在村里成立金羊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自己当起了老板,还带动周边的村民一起发“羊财”。

今年4月,村民黎容超种植的黄花风铃木大量开放,美丽的风景“刷爆”了广大网友的朋友圈,一段时间,游客蜂拥驱车来到宜古寺村赏花。

“宜古寺村是丘陵山区,没有工业只有农业,村民仅靠种粮食,难以致富,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促进村民就业增收。”魏世才认为,黎容超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农旅模式,这种农旅模式很适合宜古寺村,为宜古寺村未来发展“农旅一体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眼下,宜古寺村正重点围绕推动***工作,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香林核桃”产业,目的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结合宜古寺村便捷的道路交通环境,打造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特色农庄和家庭农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17年的时间,在魏世才的带领下,全村干群团结奋斗,宜古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资中县远近闻名的“四好村”,而60岁的魏世才,头发也已花白。尽管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村民却舍不得他,经上级同意,让他继续留任宜古寺村党支部书记。魏世才还是那句话:“要一年变一个样。”

新闻推荐

奇怪的中毒事件

2017年1月20日晚上,一男子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资中县人民医院急诊。医生诊断后发现,该男子疑似鼠药中毒。而让医生没有想到的是,患者的妻子随后独自来到办公室,突然给医生跪了下来,声称是她多次在...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