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积极响应、学生大力支持:“老校长”带领村民“走”上水泥路
提起曾祥余,资中县双龙镇云峰村3组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他为“曾校长”“曾老师”。
正是在他的动员下,村民不等不靠,主动筹资修通了位于云峰村张家沟的一条长约2公里的水泥路。至此,居住在张家沟的400多名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本报记者 包中强 邬丹 文/图
退休返乡,“老校长”牵头修路
日前,记者乘车沿着资安路进入双龙镇境内,没走多久就看到路边一块“张家沟欢迎你”标识牌,一条水泥路从资安路蜿蜒延伸至张家沟,道路两边种有紫薇、女贞、栾树等观赏树,还安装了50多盏太阳能路灯。
不少村民说,以前“张家沟”就是贫穷的代名词。因为路烂,农民运输生产生活物资常常得靠肩挑背磨,就连卖猪都得看天气。雨天不仅运输困难,还苦了上学的孩子们,有时候踩进泥土里的雨鞋都拔不出来。
说到修路,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曾祥余,年近七旬,退休前,是双龙镇中心校副校长。由于为人亲和,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曾校长”或者“曾老师”。
从教育战线退休之后,曾祥余回到了他的老家张家沟。本该安享晚年的他,看到自己走了几十年的烂路依然没有改变。“经常听到别人嘲笑我们张家沟,说张家沟要是修了水泥路,太阳都要从西边出来。”不服输的曾祥余,在心里有了修路计划。
曾祥余的妻子张碧仙也很支持他的修路计划。她说:“每次看到孩子们放学回来,将‘桶桶鞋\’扛在肩膀上的情景就让我感到心酸,那时我就在想,咱们张家沟要是有一条水泥路该有多好。”
不等不靠,村民踊跃捐资
与镇村领导汇报了自己修路的想法后,曾祥余拿着他自己制作的一份民意调查表开始走家串户做调查。调查结果让他很高兴,村民希望修路的呼声很高,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紧接着,曾祥余又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到了修路资金20多万元。但要修好张家沟的水泥路,这些资金还远远不够,怎么办?村民集资!
曾祥余拟定了收费方案和账目管理制度,他和村里的几名村民一起组建了一个义务修路小组,开始挨家挨户集资。每人600多元的修路资金,虽然大部分村民踊跃出资,但还是有少部分村民有抵触情绪,有的村民家里,曾祥余先后去了好几次,耐心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经过努力,终于筹集起了20多万元钱。然而,修路还差10多万,怎么办呢?
即便曾祥余自己拿出了几千块钱,修路的钱仍凑不齐,曾祥余愁得焦头烂额,最困难的时候他想过放弃。但他明白,选择放弃就意味着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无法给村民一个交代,村民走上修路梦不知还要“搁浅”多久。
这时,曾祥余昔日的学生朱文波、顾明杰、张居高等人得知村里修路这件事后,都被“老校长”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出资,将修路的资金凑齐了。
齐心协力,村里有了水泥路
今年年初,张家沟的水泥路正式动工。在修路过程中,曾祥余和他的义务修路小组成员各自分工,曾祥余负责总体协调,蒋万忠负责工程的质量,吴彬华负责管账。动工前曾祥余对村民说:“修路是大事,你们的钱一毫一厘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他们起早贪黑,饮风沐浴,每天跑工地,监督修路质量,协调修路事宜……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张家沟的水泥路终于修通了,村民们告别了没有水泥路的时代。道路修好后,曾祥余的学生们又出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购买了紫薇、女贞、栾树、桂花、银杏等观赏树栽种在道路两旁,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曾校长带我们走上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我们打心里高兴。”村民余化贞感动得热泪盈眶。
“以前每到逢年过节,孩子们一回家,凡是下雨天我就会背一背筐‘桶桶鞋\’到镇上去接他们。”村民黄胜君说,现在路修好了,而且到了晚上还有路灯,极大地方便了大家出行。
“张家沟是我的家、是我的根,我不想看到我们的下一代和我们一样走烂路。”曾祥余说,这是他带领村民修路的初衷。在他看来,修路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有关部门以及他的学生们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主要是村民心齐,大家拧成一股绳,事情就一定能办成。
谈到下一步打算,曾祥余充满信心地说:“我准备动员村民修建一条张家沟至村委办公室的便民路,然后再动员村民修建一个村民文化广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为保障国家文物安全,促进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资中县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于近日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组建机构。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第一次全国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