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村里找人或许是个好办法

四川日报 2016-08-16 07:22 大字

村里有了“童伴妈妈”

回访·乡村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吴梦琳

3年前的8月,记者走进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人乐村和内江市资中县高楼镇五四村,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发现,不少孩子并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时隔3年,记者再次走进这两个村庄,却发现情况变了——

【镜头回放】

大门紧锁农家书屋难觅青少年踪影

时间:2013年8月8日地点: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人乐村、内江市资中县高楼镇五四村

“从未进过农家书屋。”3年前,记者在当地进行问卷调查,选择这个答案的青少年占80%以上,甚至有不少人表示并不知道村里还有农家书屋。在村里,记者也看到,虽正值上班时间,农家书屋却大门关闭,负责管理农家书屋的村干部表示因有其他工作正在外出办公。

【现状调查】

“童伴妈妈”做引导孩子乐玩一假期

近日,记者走进内江市资中县高楼镇五四村村委会,这里很热闹,不少家长顶着烈日,将孩子送到设置在这里的“童伴之家”玩耍,要么看书写字、要么画画。

今年初,五四村作为全省留守学生(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试点村之一,设置了专门的“童伴之家”。记者看到,“童伴之家”就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隔壁,里面配备了适合小朋友的桌椅,还有篮球、羽毛球、水彩笔、小钢琴、积木等很多文化体育用品。村主任林其辉告诉记者,这里是村委会之前办公的地方,为了让孩子们耍得“开”,专门将办公室挪到了旁边一个较小的屋子里。

同时,村里还选中了村民张碧秀作为“童伴妈妈”,负责引导孩子们玩耍和学习。27岁的张碧秀,是一个半岁孩子的妈妈,因丈夫参军常年在外,她和孩子留守在家中。张碧秀上过大专,对孩子们有耐心,在村干部推荐下,成为了五四村的“童伴妈妈”,每年还能获得一定的补贴。

“平日里,‘童伴之家\’主要在周末开放,到了暑期就天天开放了。”林其辉告诉记者,“村里平日大约有200多个留守儿童,但随着村民经济条件变好,暑假时候,大部分留守儿童都会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去找父母,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留在村里。”但“童伴之家”很受村民欢迎,连隔壁村也有孩子过来玩耍。

而在人乐村,则是不一样的景象。记者抵达时,发现村委会的门关闭着。记者联系上村主任王绍明,他说,“由于书记到镇上开会,自己因家中有事请了假,所以没有人值班。农家书屋本来来看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果有需要,都可以给我打电话,我来开门就行了。”

罗彬在当地小学上二年级,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两个小伙伴拿着手机玩游戏。“村里也没有什么好耍的,暑假都做作业、看看电视、耍手机嘛。”罗彬说。对于记者问的是否到农家书屋去看过书,罗彬回答:“没怎么去过,没什么好看的。”

记者评述

两个村文化风景为何大不同?

两个村,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是否有一位专门负责引导孩子文化生活的“妈妈”是很大原因。“童伴妈妈”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农村群众中寻找具备能力,并且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来完成这项工作的群众,通过给予一定的奖励,培养他们成为农村人才队伍的一员。然而,“童伴计划”目前在全省试点只有10个县,更多的县还需要这样强有力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农家书屋如今虽已成村子的“标配”,很多依然缺乏一位专职负责管理和引导的人员。兼职承担管理任务的村干部,往往又分身无术、无暇保证开放时间。文化设施决不能只“建”不“管”,成为摆设。如何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激励村民参与,可成为解题思路。

新闻推荐

引进好品种甘蔗助增收

“今年种10亩甘蔗,我收入近10万元。”4月3日,谈起收成,资中县明心寺镇莲池铺村甘蔗种植户钟秀芝一脸幸福。该村副主任周路才介绍,莲池铺村位于321国道旁,是县残疾人甘蔗种植扶贫基地之一,在其他村大力...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