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抗倭名臣孙宏轼
◇宋国英 文/图
孙宏轼,字以瞻,资中走马镇(旧名大有乡)槐溪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历任新河县知县、湖广布政使、左参政、刑部郎中、宁波知府、浙江海道副使,官位至正三品,是一名抗日名臣。
支持筑城墙抵御倭寇。自元朝末年以来,倭寇便经常侵掠中国沿海一带。明朝建立后,倭患一直未断。《屹立在嘉靖年间的城墙》记载:为抵御倭寇,自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月初五始,时任浙江海道副使的孙宏轼同意奉化县令萧万斛的建议,历时11个月,民众修筑奉化县城的城墙达7里长。从而,使进犯倭寇的阴谋未能得逞。
生擒倭寇首领林碧川。孙宏轼作战勇猛顽强,不惧牺牲。《明代舟山抗倭二十年》记载:当年(1555),日本轻视中国,纵容、主使顽民侵扰,衅边入掠。正月,倭寇入翁山,犯乍浦、海宁,陷崇德,掠塘栖、新市、双林。德清裨将梁镐战亡,杭州数十里外,血流成川。巡抚李天宠束手无策,募人缒城逃脱,又纵兵自烧附廓民居而走。张经被围嘉兴,力御乃脱。四月,倭酋(倭寇首领、酋长)沈南山、林碧川、陈东、徐海率万余人,各出据点,图嘉兴、嘉善、苏州。七月,倭寇占据沿海,深入内地。一股入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徽州、旌德、泾县、陷南陵,劫芜湖、烧南岸、奔太平(当涂)、犯江宁、侵南京,又趋秣陵,溧水,流劫溧阳,越武进、无锡,进至浒墅(吴县西北),一路所向无阻。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闻寇至,吓得不敢出。应天巡抚都御史曹邦辅率兵击灭乃退。八月,孙宏轼率部破倭于阵山(嵊山)岙,生擒倭酋林碧川。
《明嘉靖年间抗倭作战》文记载:十一月,淞浦倭寇一部,自温州取海路经奉化,进掠余姚。但惧余姚兵强不能敌,遂南下进入四明山区,焚烧抢劫。参将卢镗、副使孙宏轼等,率部尾随追击。首战于苦竹岭,再战于析开岭、翁家村,均未能胜。后在500义勇乡兵配合下,两战于斤岭,杀寇数十人,致使倭寇大败而逃。
孙宏轼喜欢吟咏,工于书法,资中县境内不少的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题字、碑记。他凡到资州一处风景名胜,都留下珍贵的墨迹。在故里山崖壁上题有“秦泰山”,县内还留下有他题写的县城东门外“盘龙山”、西门外“香炉山”、甘露寺(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一禅林”石刻,县西二里圣水寺(明万历年间建)题联云:“恒沙界何幻尘难除这里为见了我相众相;须弥山岂莹火可燎静中便悟得人空法空。”
其故里走马场槐溪、县西90里石景山三泉寺(明天启二年建,在球溪镇一里许,寺后即飞云洞,又叫三泉洞)及飞云洞、银山镇金紫桥、县西70里清凉寺(明万历时建)等地,也有他的题字、碑记。资中重龙山永庆寺来鹤亭的《重建来鹤亭记》由孙宏轼篆额。
孙宏轼也好写诗,他在游兴禅寺(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写下两首七言律诗,用“十年溪壑风流在,回望烟霞意绪长”来表达他游历时的心情。另外,他写下《清晓按行营》反映军旅生活:“清晓按行营,凌虚浩气横。旌旄翻曙影,金鼓杂潮声。投笔班何壮,标铜马竟成。对溟天浩渺,东望一毛轻”,其诗句磅礴大气,传诵至今。
孙宏轼死后葬其家乡走马场(一说在银山镇金紫铺尖山子)。县人为颂扬他,在县城西街建有“世恩坊”,县城北门外状元街的文庙乡贤祠内,至今竖着祀“明左参政孙宏轼之位”牌位。
本文主要参考:
《资州直隶州志》(清代嘉庆二十年)、《资中县续修资州志》(民国十八年)、《资中文化志》(2006.10)、《资中佛教》、《古人咏资州》等。
新闻推荐
(何成康记者高波)7月13日上午,资中县人民法院。当法官宣读判决结果的那一刻,19岁的被告袁某某一下子懵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抢劫了100元,怎么会被判刑期10年6个月,且还要缴纳罚金6000元。而...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