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垃圾焚烧为何屡禁不止?
◇段春秀
近段时间以来,内江夜晚污染“爆表”,PM10浓度急剧上升,市环保部门公布原因,秸秆垃圾焚烧就是内江城区最近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的“元凶”。(5月14日《内江日报》4 版)
所谓秸秆,就是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这部分秸秆除了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作肥料外,大部分都被农民当作废物随意烧掉了。
和很多地方一样,为了减少污染源,保护环境,近年来,内江市有关部门大力宣传焚烧秸秆垃圾的危害,并明文禁止燃烧,为何仍然屡禁不止?
其一,农户对焚烧秸秆的危害认识不够,焚烧秸秆成了千百年来的一种习惯。我国种植秸秆作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每每收获之后,有的农户拿些秸秆做牲畜饲料或者垫圈,大部分把秸秆当成了废物,直接焚烧了事,却不知此举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焚烧时形成的烟雾,还会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易引发交通事故。
其二,焚烧秸秆垃圾难以监管,且处罚方式太轻。和大部分地方一样,内江市秸秆焚烧多发生在夜晚和凌晨,焚烧地点主要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监管难度大,加之发现秸秆焚烧的农户,大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罚款不容易落到实处,执法人员一走,一些农户又开始焚烧秸秆,“禁烧”效果并不明显。
其三,秸秆垃圾综合利用率低,农民没有好的渠道处理利用。目前,内江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低,除了资中县试点秸秆腐熟技术,将秸秆腐熟作耕地的生物肥料外,大部分农民生产后的秸秆垃圾找不到行而有效的方式处理,只能焚烧了事。
笔者以为,要想从源头禁止秸秆焚烧,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让农民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自觉抵制焚烧行为。其次,要在重点时段加强对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禁烧效果。最后,要探索多种渠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让秸秆变废为宝,让农民有多种渠道处理秸秆。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为全面清除“牛皮癣”这一城市顽疾,近日,资中县城管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城区“牛皮癣”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在整治现场,执法人员先用水将“牛皮癣”泡软,然后借助小铁铲、板刷等...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