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点鸳鸯”他为玉米当“红娘”——资中瑞博农作物种子研究所推广研究员曹万明的故事
◇本报记者兰萍文/图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在资中县重龙镇泥巴湾村的试验基地里,资中瑞博农作物种子研究所推广研究员曹万明头顶烈日穿梭在地里,仔细察看玉米苗长势。他潜心培育玉米新品种,是为了使农业科技助农增收。
17年,致力于培育新品种
身为农民之子,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曹万明的梦想。在与玉米打交道的17年里,他走遍全省的山山水水,发掘具有四川优势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培育出既适合丘陵地区生长,又能增产增收的新品种。
目前,由曹万明主持育成并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品种有3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品种都能帮助农户每亩增产10%以上。为此,曹万明获得内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的新品种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仅博玉一号2012年至2014年推广种植54.9万亩,累计增收玉米2357.15万公斤,增加纯收入5657.16万元……”曹万明说。
10年,“炼成”一个新品种
一个新玉米品种是怎样炼成的呢?
“这个有点像点鸳鸯谱。”曹万明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工作,“选不同种子杂交,就会得到不同的新种子,要看你的目的。是准备培育皮较薄、糯性口感较好的品种,还是抗病抗倒性较强的品种,抑或产量高的品种,里面的组合奇妙得很。”
曹万明告诉记者,培育一个新品种,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要对这个品种的结构、生长环境、“脾气”等了解得清清楚楚,不在地里呆几年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不少人说他是“拿着工资的农民”。
一个新品种的诞生要经过10年时间。“而这仅是在一切很顺利的情况下,一般培育一个新品种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几。”曹万明详细介绍,一般选育品种需要4年,如果没有选择到最好最适合的品种,这4年就白费了。
艰苦,一般人无法忍受
除此之外,工作枯燥艰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种,往往要经过基础材料的选择及目标种质资源的确定,基础群体的创建及扩建,基础群体轮回选择的改良、自交系选育、配合力测定、杂交种选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后通过审定推广程序,这对玉米育种者的耐心和毅力是严峻的考验。
在符合育种目标的自交系选出后,田间工作量非常大。仅选定父本、母本,往往就要准备成百上千份材料,然后对育种目标品系进行精心筛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小心伺候,这些繁琐的工作很考验科研工作者的耐心,需要玉米育种科技人员有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曹万明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给玉米套袋授粉必须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因此研究员们一般都在30多摄氏度的烈日下工作。仅是热还能忍受,但要不停地在玉米地里穿梭,玉米叶很容易割伤皮肤,一流汗,那感觉无法形容。“因为苦且不易出成绩,现在很多人不愿进入这个领域。”曹万明感叹道。
“我这个人没有其他爱好,就喜欢做这个。”曹万明笑着说,虽然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地头,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农业科技为农民增收致富,很有成就感。
10多年来,曹万明还带领科研团队采取转让种子生产技术、转让品种生产经营权等方式进行技术开发,探索出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
联姻合作新模式,为农业科研事业持续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新闻推荐
因G321广成线资中段银山镇至球溪镇大修工程施工,为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及行人行车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规范》规定,现将有关事宜...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