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三问——“走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资中县委组织部 黄焕燃
编者按
今年3月,市委“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协调小组组织开展了“干部谈体会、群众作评价”走基层征文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及普通群众踊跃投稿,谈认识、谈体会、说感受,真实地反映了党员干部作风形象的可喜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心声。从今天起,本报开辟栏目《干部谈体会 群众作评价——走基层活动征文选登》,择优刊登党员干部及普通群众的优秀征文。以飨读者。
自“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走访了10个村共48户群众,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认识群众所忧所怨,实现群众所期所盼中,有三个问题始终萦绕心间,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为什么基层群众较困难,但却从来不埋怨?
去年的一个场景一直历历在目:第一次踏进板栗桠乡郑家沟村赖顺华家里,她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扫院子(院坝里有些鸡鸭粪便)、搬凳子、烧开水(没有饮水机)……热情的招呼,像一股暖流涌入心间;但看到她的家开缝的墙壁、凹凸的地面、简陋的陈设……又像一把钳子紧紧地夹扭着我的心。
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为他们做得太少太少。
我强忍酸涩:“不要忙了,请和我们说说你的困难吧?”
她涨红了脸,手死死地攥着衣角,低着头说:“没、没什么困难,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好……”“有困难就直接说,我们是来帮助你的。”感觉到她的紧张和害怕,我打断了她的话,她抬起头,看着我说:“真、真没啥,就是孩子的老汉(爸爸)走得早,在屋头养点鸡鸭又不顺,娃儿读书开销不小……”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临走时,我送上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并留下电话号码,一再嘱咐她有问题就打我的电话或找镇村干部。
这就是我们最朴实的群众——他们不埋怨,但并不是没有想法,他们理解的背后更多是期盼!面对群众的期盼,只要我们要坚定“常态走基层、长效走基层”的理念,把走基层活动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用真心播种、用行动浇灌、用真情呵护,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才会越走越自然、越走越亲密!
为什么我们常去基层,但却长期徘徊在群众心门之外?
以前,我常常下基层,但也存在“听听汇报、看看资料、谈谈成效”的现象,实实在在到群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的时间比较少。扪心自问,我们“身在基层”、“心入基层”了么?想想以前那种“坐着车子转、隔着车窗看、听听汇报就吃饭”,“事前招呼安排、事中视而不见、事后不管不顾”,“摆造型拍照、派专人写稿、搞宣传作秀”等影响干群关系的不良风气,导致了我们和群众虽然面对面,却没有心连心。
回来后,针对赖顺华希望到县城打工照顾在一中读书的女儿的想法,我分别和重龙镇、资中一中取得联系,帮她协调解决了“4050”就业岗位,又具体定做了一套帮扶计划。
走基层最大的感受是要想走进群众的心里,就要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为民服务”好比是我们身上的钙,缺钙的干部就会得“软骨病”,就站不稳、立不住、走不动。而“走基层”是我们获取钙、吸收钙的最佳途径,要“一竿子插到底”“两脚出水才现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里,坚持走基层、常常走基层、习惯走基层,养成“不到基层心不安、群众忧愁挂心间,发现问题及时解”的好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去年年底,再次去看望赖顺华,她哽咽着说:“今年椪柑的收成不错,家禽也喂得顺畅,你又帮我解决了销路的问题,我都不晓得怎么感谢您……”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干部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对干部就有多亲,走基层只要“怀着真感情、带着真办法、干出真成果”,就会换来群众的真爱戴。
为什么给群众的并不多,但群众回报却最真挚?
“黄部长,你好!感谢你的帮扶和支持,现在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娃娃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祝您新年快乐!”这是正月里赖顺华发给我的短信。
仔细想想,我的付出并不多,但群众的感情最真诚;短信的字数不多、语言平实,却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字仿佛都被戴上了光环,明亮、温暖、给人力量!
是啊,走基层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带着任务走基层,到群众中去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困难,主动向基层的同志和群众学习、虚心求教于基层、直面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客观上有一种“完成任务交作业”的想法;第二个阶段是带着感情走基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群众来说,干部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就是他们最大的期望,每次看到群众欣慰的笑容、充满热泪的眼眶,听到群众热烈的掌声、重复的感谢话语,我都被这些平凡的人感动着,总觉得要为群众做点什么,主观上有一种“真正参与活动、真情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想法;第三个阶段是带着责任走基层,就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说的那样:“要重心到基层、工作到支部、服务到群众。”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从举起手庄严宣誓“为人民服务”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应该在心中播下人生的种子,所以,我感觉,每一次的走基层听民生都是浇灌,每一次的解民困化民忧都是育肥,每一次的掌声笑容都是花开,这一切,可谓暗香盈袖、沁人心脾。
新闻推荐
近年来,内江市农村纷纷建起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从国家到市、县(区),投入大量资金为文化室配置了图书、乐器、电视、音响、电脑、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身器材等设施。但是,记者在...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