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田间地头”财政支农为现代农业夯实基础
◇本报记者李仁胜文/图
4月17日,市中区史家镇方田村,上千亩的现代化农田建设工程进入尾声,蓄水田里即将大面积机械化插播秧苗——这是内江市大力开展财政支农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在一个月之前召开的全省农业财政工作会上,内江市荣获“2014年度重大支农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优秀市(州)”,成为全省唯一连续6年获得优秀的市(州)。财政资金向农业的重点投入,让更多农民实现致富增收,让内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见了实效。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总投入达到11.7亿元,是2010年的1.97倍,其中市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投入0.7亿元,是2010年的2.52倍。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成为财政支农的“重要实验田”。“十二五”以来,内江市投入财政资金3.05亿元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投入财政资金6.18亿元用于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有力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能力。去年启动了市中区黄河水库和资中县龙江水库灌区建设,两年投入的财政资金将达0.3亿元,而4年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共12.2万亩。
“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补贴难以继续提高,农业发展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我们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市财政局副局长唐荣分析说,新常态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迫切要求财政支农政策在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加快改革创新,走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农村活”的发展新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则将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下一步,内江市财政部门将努力推进第五批、第六批重点县建设,通过集中连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中型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等,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的田网、水网。在此基础上探索实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建后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引导实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在管护上下功夫,实现有建、有用、有管,让投入的财政资金切实发挥效益。
新闻推荐
村民们犯愁:几百亩枇杷树“老化”,经济效益差——“救”枇杷,科技人员及时送“良方”
◇本报记者兰萍文/图当前正是枇杷收获的时节,不少人因丰收而喜悦,但资中县陈家镇王家坪村的村民却十分忧愁:山上地里的几百亩枇杷树曾是村民们致富的希望,如今却或生虫不结果,或果子品质...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