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绽放在田野的文艺之花——记资中县板栗桠乡“农民诗书画社”

内江日报 2014-12-28 01:40 大字

今年11月5日,四川省文化厅网站公布了关于命名2014~2016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决定,资中县板栗桠乡以“农民诗书画”而榜上有名。

板栗桠乡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为主的纯农业乡镇,淳朴的乡风培育了勤劳善良热爱艺术的村民。他们农忙时在田野辛勤劳作,农闲时聚在一起吟诗作画,成立了“农民诗书画社”,形成新时代的“耕读文化”。

◇本报实习生晏治权文/图

■ 农民兄弟的“诗书画社”

资中县文化底蕴深厚,历来文人雅士颇多,板栗桠乡热爱诗书画的人也不在少数。

1983年的一天,板栗桠乡37岁的王作东忙完手里的农活,悠闲地前往资中县城。他是一名农村沼气员,平时帮附近农户打沼气井,一闲下来,他的两条腿就管不住地朝县城跑。到县城也不为别的,“就爱钻书店”。

那天,他特地到书店买一本书——《动物画技法》。他听说这是本练习绘画的好书,就到县城的新华书店购买。但是,他把书店寻遍了,也没发现这本书。他到营业台问店员,恰巧看到一个人抱着一摞书,全是他想买的《动物画技法》。他问那人可否让一本给自己,那人扭头惊奇地看着他说:“你喜欢画画?”王作东点了点头。

那人自称孙好平,在资中县文化馆工作。孙好平对王作东说:“你以后画了画可以拿到文化馆来,文化馆准备办画展。”

不久后,王作东拿着自己的画作《鸡公》来到县文化馆。这天,他碰到时任资中县文化馆副馆长的孙文光,孙文光看了他的画后说:“你把画放下吧。”那年春节过后,王作东收到县文化馆寄来的5元钱稿费,他才得知自己的画在文化馆展出了。

初战告捷激发了王作东不断学习与创作的热情。作了画,就得裱画。他心想,出钱请人裱画不如自己学。就这样,他学会了裱画,接下来又学会了照相。

1986年,王作东接到资中县水南镇乘家村的邀请,让他给当地刚成立的文化室裱画,他欣然前往。在当地文化室,王作东碰见了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杨世荣和在县文教局工作的陈建国。他们聊起板栗桠乡有一群热爱诗书画的村民,陈建国提议:“你们村喜欢书画的人不少,干脆成立个诗书画组织。”王作东听后心头一热,找到孙文光商量。孙文光听后拍着桌子说:“那很好嘛!”

王作东得到众多文化人的支持与鼓励,开始积极筹备。1986年11月26日,板栗桠乡“农民诗书画社”正式成立,当时的乡长担任社长,王作东担任副社长。成立之初,连同王作东在内,成员一共20人。

■ 照相馆里的“艺术沙龙”

村民张彬一有空就到王作东的照相馆里练习书法,他目前是板栗桠村党支部书记。从1977年高中毕业到现在,张彬在村里中心校当过数学老师,辞职后搞过种植、养殖业,当过队长。他的职业不断变更,但有一样没变,那就是他对书法的热爱。

张彬读小学时恰逢“文革”,虽说没好好念几天书,但因为经常搞运动,班级黑板报以及学校墙报给了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这样,张彬爱上了书法。在之后读初中、高中和毕业后回村工作的过程中,张彬一直坚持练习书法。

1979年,张彬在王作东的介绍下,和本村其他一些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互励共勉。

板栗桠乡“农民诗书画社”成立后,成员们不定期聚会交流,开展促进文艺创作的活动,地点有时在乡政府,有时就在王作东家。那时通信不发达,每当要开会或者开展活动时,王作东就走路挨家挨户通知。

1997年,王作东的照相馆在乡镇上的一间门面开张了。之后“农民诗书画社”要开展活动,王作东不用挨家挨户通知,只需在逢场天给社员们告知一声,或者由他们的亲朋好友代为转达,就能召集成员们开展艺术交流活动。王作东的照相馆,从此成了乡里文艺爱好者们的交流聚集地,他们在照相馆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艺术沙龙”。

今年60岁的张开良和王作东、张彬一样,是板栗桠乡“农民诗书画社”的“元老级”成员。张开良当过乡村教师,做过乡村医生,每当行走在自己家乡的田野上,他就忍不住想用诗歌去赞美它。

张开良对诗歌的热爱,要从1974年高中毕业后说起。那时,离“文革”结束还有两年。那一年,板栗桠乡迎来一批重庆来的知青。知青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见识广,且大部分热爱诗歌。张开良每天和他们一起劳动、聊天,增加了不少见识,加之自己念过高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爱上诗歌也就顺理成章。一段时间里,他经常和热爱诗歌的知青们聚在一起,写诗吟诗,交流写作体会。

1977年恢复高考后,张开良考了一次,但没考上,和梦想中的大学生活失之交臂。但是,有诗歌陪伴的日子,他并不孤独。业余时间里,他大部分用于写作诗歌,他通过诗歌“赞美家乡,赞美党,反映农村新面貌,传递正能量”。

加入“农民诗书画社”后,张开良的诗歌陆续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的诗歌《悼念北川诗友》还收入了中国文联出版社征集的地震诗词专集。他说,加入“农民诗书画社”后,他经常参加照相馆的“艺术沙龙”,一直坚持行走在诗歌道路上。

■ 独具特色的《板栗一枝》

2004年4月,板栗桠乡“农民诗书画社”自主创办了以诗歌为主,集散文、摄影、书画等文艺作品为一体的刊型内部资料《板栗一枝》。

王作东告诉笔者,创办《板栗一枝》,源于几张打印纸——

2004年的一天,是诗书画社的成员们在王作东的照相馆开展“艺术沙龙”的日子。诗歌爱好者王大义将自己的诗歌用A4纸打印出来,带到王作东的照相馆里,准备和文友们交流。王作东灵机一动:何不让成员们把自己的作品都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办一个内部阅读物?

王作东提出这个想法后,立即得到成员们的一致支持。成员们抑制不住兴奋,积极为阅读物取名,有人提议叫“板栗一枝花”,有人则提议叫“板栗奇葩”。王作东听了大家的建议,思量了一番,认为“板栗一枝花”不够雅气,而“板栗奇葩”又太过张扬,最后经大家商议决定,阅读物取名为“板栗一枝”。

《板栗一枝》实行每季度印发,成员们将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交给王作东,王作东负责装订成册。《板栗一枝》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讴歌板栗桠乡的时代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板栗一枝》自创办至今,共印发40余期,刊登作品4000余篇(件),其中上百件作品被省、市、县媒体选用。

■ 齐头并进的诗书画艺术

据介绍,板栗桠乡“农民诗书画社”是资中县第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艺术社团,自成立至今,成员由最初的20人发展到现在的130余人,艺术的馨香飘散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

社成员张开良等5人为资中书法家协会会员,王作东等4人为县美术协会会员,高阳等10人为重龙诗书画院成员,申朝明、王作东2人为内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高阳、王作东2人为内江市美协会员,王作东为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申朝明为省书协会员。

板栗桠乡“农民诗书画社”自成立后,多次组织作品参加国家、省、市、县的各类比赛与展览,成绩斐然——

诗词楹联作家王体诚的对联《豹头寨》获国家级一等奖,《三星堆》获省级一等奖;

农民书画爱好者吴昌良的作品《鸡》,王作东的作品《炉火正红》1986年在农业部、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上获优秀奖;

王作东的作品《团的活动》和国画《豆腐飘香》分别在四川省农民画展和四川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荣获三等奖;

剪纸爱好者陈啸的作品《月亮走我也走》在全国民间艺术展上荣获三等奖;

书法爱好者刘六森的硬笔书法作品在四川省第二届艺术节上荣获三等奖……

“农民诗书画社”的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齐头并进,走出板栗桠乡,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新闻推荐

关注村道建设温暖送到基层

(实习生邬丹)12月29日,市政协副主席陈玉春率队前往资中县孟塘镇大佛村察看乡村道路修建情况,并为当地困难群众送去新年的祝福。“路两边还要修水沟来排水才行。”在新修建的乡村公路上,检...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