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资中木偶的涅槃之路

内江日报 2014-11-30 01:49 大字

◇本报实习生晏治权文/图

今年7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扩展项目)名单发布,在“传统戏剧”类中,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榜上有名。这意味着,资中木偶戏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中木偶戏成了“国宝”,资中县木偶剧团上下一片欢腾。

资中木偶戏兴起于清光绪年间,经历了100多年风风雨雨,逐渐演变为现在以中型杖头木偶为主、继承传统与现代创新并举的戏种。

100多年来,资中木偶戏几经沉浮,甚至濒危,但不甘没落的它最终迈着辉煌的步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复活”的木偶

资中县木偶剧团现任团长胡海,44岁,资中人。从1986年进剧团,对资中木偶的兴衰沉浮再熟悉不过。

据胡海介绍,清光绪年间,木偶戏开始在资中兴起,“金泰班”、“万祥班”等十多个木偶戏班曾活跃在资中的街头巷尾和民间乡野。

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木偶戏盛行,但主要由分散在资中各地的木偶戏班操纵演出。资中木偶剧团成立于1953年5月,1954年更名为“资中县百花木偶川剧队”,1957年命名为“资中县木偶剧团”。

1986年,资中县木偶剧团面向社会招生。那一次,剧团新添了15名新人,胡海就是其中一个。胡海回忆,当时是木偶戏的鼎盛时期,报名人数是400余人,他对自己的脱颖而出感到“意外和幸运”。就这样,木偶表演艺术的大门给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打开了。

进入剧团,他开始了各种学习,学习木偶表演、木偶制作,舞台美术、后勤, “啥都要学”。一年的实习期过去,由于勤奋好学,1987年,他被剧团选作拔尖人才,送往内江市艺术学校读书。

两年后,他学成归来。随后,他即获得上台表演的机会。至今他还记得自己表演的第一场木偶戏——《红宝石》(传统木偶剧),虽然第一次上台,经验不足,表演不是特别到位,但听到台下的欢呼声与掌声,就是最大的安慰。

新世纪到来之后,现代娱乐方式“大肆入侵”,传统表演艺术受到猛烈冲击,资中木偶戏也不例外。

2005年,资中县三团(文工团、川剧团、木偶剧团)合一,组建了新的资中县木偶剧团,胡海为副团长。

然而,三团合一并不意味着剧团实力更加强大,恰恰是剧团最困难的时候。当时,剧团共有23个职工,有十多个已经退休,“剩下的11个人中只有4人能参加演出”。

从1986年到2005年,不到10年时间,和胡海一同进入剧团的15人中,仅剩下胡海一人。一度时间,木偶剧团濒临解散。

胡海说,他也曾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每每决定放弃,他都会想起演出时观众的笑脸与掌声,还有父辈的教导:干一行,爱一行。这些都唤起他对木偶戏的万般留恋,让他一直坚持在木偶戏台上。2006年,胡海临危受命,接任团长职务。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表演艺术如何获得生存的土壤?成为团长后,这个问题一直在胡海头脑中盘旋。胡海苦苦思索,到处“取经”,认为木偶戏在传承老技艺的基础上,要走发展创新之路,还应迈开步伐,走向市场经营创收。

演员少,没法演大戏,胡海就带着队伍去小剧场搞小演出,支撑整个剧团“活”下来。同时,创新表演方式,增加表演难度,如学习木偶变脸、吐火、写字等等。

胡海介绍,现在,资中木偶剧团已有工作人员30多人,表演形式不再单一。资中木偶不仅仅在内江,在全国乃至国外一些地方,均有它活跃的身影。

资中木偶剧先后到山东、安徽、湖北、河南、上海等省市演出,参加了“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海世博会”、“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等多次国内外大型活动演出,参加了为期34天170场的香港大型商业演出,上了央视4套《北纬30°中国行》栏目,央视少儿频道“2013年新年晚会”节目。

同时,资中木偶剧还亮相国际舞台,先后到哈萨克斯坦、韩国、新西兰、美国演出,参加了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节、由文化部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局主办的根与魂——中国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现在,资中木偶剧团平均每年要到各地表演300余场次,不时应邀出国交流表演。资中木偶不仅“复活”了,还走在世界的辽阔舞台上。

“偷学”的技艺

在资中木偶剧团,有一名从艺36年的“元老”级职工——唐友民。他和胡海同属资中木偶第四代传承人,但是胡海比唐友民晚进木偶剧团,胡海还得叫唐友民一声“师傅”。

近日,在略显杂乱的木偶制作工艺间里,唐友民手握雕刻刀,埋着头给一个木偶头修“鼻子”。笔者走到他的跟前,他才察觉有人来了。当天是星期日,工艺间里就他一人。他告诉笔者,最近新编了个剧目,需要赶紧制作出全套木偶。

笔者看到,唐友民的办公桌上摆满木偶头、各种雕刻刀、砂纸等制作工具,几乎看不到空地。唐友民主要负责木偶头的制作与修整,是整个木偶制作中最重要的工序,因为“木偶头的外形直接影响观赏度”。其他几名同事则负责另外一些工序,最终,在唐友民手中进行大组合。

唐友民今年50岁,14岁进入木偶剧团,他的父亲曾是剧团的鼓手,父亲退休后,他顺理成章地“子承父业”。

和很多木偶表演者一样,唐友民进团的第一件事就是举木偶,学表演,而木偶制作工艺,“根本没人教”。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唐友民学习木偶制作的兴趣。

因为父亲是剧团成员,唐友民从小就经常到木偶制作工艺间玩耍,耳濡目染,加上他好学,在进团之前,他已经“偷学”到了一些木偶制作基本要领。

唐友民介绍,资中木偶以中型杖头木偶为主,其生产制作工艺源于清光绪年间。当时的资中木偶有大木偶和精木偶(小木偶),木偶的剧目以川剧为主,头像按行当“生、旦、净、末、丑”脸谱进行雕刻。它可以适应许多川剧剧目的演出,只是根据不同剧目角色改换穿戴,一个木偶头子可以在同行当中用于多角色,操纵木偶的艺人也可在一个戏中操纵多角色。

木偶剧团现在仅有几件木制木偶,因为大多木制木偶在文革时当作“四旧” 被焚毁,幸得一个老艺人及时藏匿,几件木制木偶才幸免于难。那时,大木偶(木制)的身高一般在1.2~1.5米左右,由于雕塑制作木偶头子需使用较好的杂木,制作安装的木偶重量一般为2.5~4公斤,操纵起来十分吃力,表演者举完一个场次(10多分钟到40多分钟),必须具有相当的体力才能支撑。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木偶生产制作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原材料上,“从木质材料改为纸壳”,重量大大减轻,但增加了头像制作的工艺流程。唐友民指着手中还没完工的木偶头子说,制作工序相当复杂且周期长,首先采用瓷泥造型,然后石膏脱型,再用草纸、牛皮纸和皮纸逐个糊贴,最后打磨化妆,才能使一个木偶头像成型。此后经过科学的安装设计,一个形体上优美逼真、操纵上轻便灵活、表现上形神兼备、特技上变幻多端的木偶就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说,现代木偶在继承民间传统制作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改革创新,打破了脸谱化的造型制作方法,实行角色专用,使木偶更加精美、灵活、逼真。

年轻的传承人

今年24岁的李松是剧团的年轻传承人之一,他除了要学习木偶表演,还要比其他年轻剧团成员多学一样东西——木偶制作。他是剧团工艺间里最年轻的传承人。

李松说,能够进入资中木偶剧团,源于一次歌唱比赛。2013年6月,他结束5年漂泊外地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资中。恰逢一个名为“资中好声音”的歌唱比赛正在举行,他参加后获得了较好名次。有一些音乐基础的他,在一位老师的推荐下来到资中木偶剧团。

3个月后,李松实习期满,他说自己学得不太好,差点被团长胡海放弃。但是,在最后关头,胡海给了他一个“表现”的机会。李松记得,那天,胡团长问他还会做什么,他说,还会绘画和雕刻。他当着团长的面展示自己的雕刻才能,最终,李松留了下来。

现在,没参加演出时,李松就到工艺间跟着唐友民学习木偶制作工艺。因为从小喜欢捏泥巴,他学起来较快,不懂的,他就虚心求教。目前,他正在学习翻模和木偶身子的雕刻。

唐友民说,传统制作工艺基本都是手工作业,必须要静得下来才能学得下去,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坐不住,耐不住寂寞,但李松是个例外。自己的手艺有了新的传承人,这让唐友民倍感欣慰。

面对师傅的表扬,李松谦虚地笑笑:“其实我也有坐不住的时候,但是我对木偶制作感兴趣,喜欢它,就愿意干下去。”李松说,没在工艺间学习时,他就私下琢磨,希望尽快掌握师傅传授的技艺,有朝一日能像师傅那样,担起制作木偶头子的大责。

链接

木偶戏,又称木偶剧、傀儡戏、人偶戏、人偶剧,是一种不以真人演出,而以人操控假的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戏剧,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木偶戏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汉代,已有"作魁儡"(《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三国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北齐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隋朝,“机关木人”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唐文化繁荣异常,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机关木人可以饮酒唱歌吹笙,表演与制作已达完美的统一。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木偶根据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其中,杖头木偶依造型结构和表演风格的不同,分做大木偶、中型木偶、小木偶(精木偶)三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木偶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甚至出演广告等。与此同时,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晏治权辑)

新闻推荐

资中县国土资源局:三举措治理“庸懒散浮拖”

(李春燕记者李乐)自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以来,资中县国土资源局围绕整治方案、作风建设,着力于治庸提能、治懒正气、治散聚力、治浮定神、治拖增效,坚持局领导班子带头,以上率下,身...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