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俊荐人才 兴学重教开文风——记清光绪年间资州州牧高培谷
◇石仕凯
高培谷,贵州省贵筑(今贵阳市)人。清光绪七年(1881)任资州知州(州牧),先后两任达十余年。在任期间,勤谨清廉,劝民耕作,勤政爱民,对教育更是竭尽全力,热心于振兴资州教育事业,堪称资州近代尊师重教的典范。
高培谷到任第二年,正好举行县试,他不仅亲自参与,还延请成都尊经书院的高材生杨锐(戊戌六君子之一)、范溶、胡研荪、邹元辩等来资州襄办。高培谷慧眼识俊才,将考卷出类拔萃的骆成骧列为首案(第一名)。
高培谷到资州后,看到员生们死读经书,学的都是应付科举考试束缚思想的八股文章,人云亦云,文风日下,遂决心从改革教育入手。莅任第三年,即光绪九年(1883),他和学正包汝谐商议,拿出自己的俸禄,又发动士绅捐助,筹集了一笔资金,于光绪甲申岁(1884)将州城北门外的栖云书院修整一新,改名为艺风书院,其意为开学习生动的古六艺之风。同时,不惜重金到成都礼聘当时名士宿儒宋育仁、吴之英、蒲莹、廖平等来书院主教,还大量收集各种书籍,先后选购经史子集一万八千二百余卷,供学生阅读。高培谷虽政务繁忙,但常去书院看望教师,并与教师一起评论文章得失,遇节日游宴均请参,使得众教师皆乐意在资州授教,且责任心强。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载:“文风甲川南”吸引了外地许多学生纷纷来资州求学,“每岁生徒以数百计,资属文风以此丕变,其著作特出者皆各选刊,兴学之功至今犹称道不衰。”
高培谷在改革教育时特别注意人才培养,他发现有才华的学生,就把他们收到州署内,延请名师专门培养。骆成骧17岁时,进城参加童子试,阅卷教师看到骆成骧文思敏捷,所做文章一如宿构,且议论精辟,尽得题解,还能改正题中的错误,十分惊喜,便向高知州推荐。高培谷阅后也大加赞赏,试末终场,把骆成骧的试卷拿到里面去密圈,列为第一名。高培谷又出来问骆成骧:“业师是谁?”骆成骧回答:“父教。”童试一结束,高培谷就派人带着重礼去聘请骆成骧的父亲骆文廷进州署来教读。过了一年,高培谷又保送骆成骧进成都尊经书院深造,为骆成骧后来大魁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办好教育就得依靠教师,高培谷十分尊敬教师。当他礼聘骆文廷来州署教读时,命他儿子早晚向老师请安,逢年过节,礼品丰盛。高培谷还向省上保举骆文廷,遂得奉委为南充教谕,后擢为陕西千阳县知县,使骆文廷的学识得以用世。高培谷对杨锐、范溶、宋育仁、吴之英等更是十分尊敬,视为师长。一次,高培谷得知栖云书院山长(即主讲)正、副课教师膏火钱只有珠江书院的一半,立即调整膏火钱与珠江书院相等。高培谷还经常到珠江、艺风等书院,与教师一起校士课艺、评论文章。《州志·学校志》载有高培谷的《资州校士录序》《艺风书院课艺序》、吴之英的《植兴艺风书院碑序》等文章。高培谷虽是一州之长,却与教师经常往来,遇节庆日还盛情邀请教师参加。至今,资中重龙山北岩上还留有高培谷与杨锐、范溶等游君子泉的题词、范溶的《游君子泉诗》。高培谷平常与教师交谈时,不分职务高低贵贱,他和杨锐、范溶、宋育仁、吴之英等老师相处甚佳。高培谷尊敬教师,关心教师疾苦,宋育仁、范溶、吴之英等名师都乐为其用,一生贡献于资州教育事业。
高培谷在资州为州牧期间,不仅鼓励学文,也提倡学武,在州署后院修建了一所射园,名曰“序园”,取古代“序”为学射的学校之意。在其中训练武童,考试步箭弓刀。高培谷写了《序园记》,用以号召学武。记曰:“射为六艺之一,周制,州长春秋以礼会民,射于州序。乡饮祭饕,泽宫选士,莫不有事于射,由来尚矣。我朝以孤矢威天下,即重右之制,不废武科,自乡、会试选士,以逮童试,皆以射为程。”记中还说:“古太学之制,左序右学。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可见,高培谷文韬武略,兼顾并重,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
高培谷的尊师重教,开创了资州一代文风。自光绪十五年到二十一年的7年间,资中就有5人连登进士第。出现了“文状元”(骆成骧),武榜眼(徐海波),一文二武三进士(一文:郭烂;二武:俆安平、唐迪光)”的佳话,传颂巴蜀。《州志》称:“一时掇巍可跻显士者多出其门”,的确不是过誉之词。
后来,资中的教育事业发达,文风鼎盛。清末,单资州一地就有书院11所,除城区有珠江、艺风、风鸣、火烽书院外,乡区还有资东、菁莪、罗泉、球溪、龙江、化龙等7所,这是全省少见的。辛亥革命后,改办新学,当时的省立第六中学(后改为省立资中中学,现资中一中)是全省著名的中学。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曹荻秋、范长江、何长工、张黎群、刘礼模都在此校求学,著名作家郑拾风、康式昭,我国去南极考察的第一位女科学家李华梅、海军上将黄代培等都毕业于此校。抗日战争初,内江、资阳、安岳、威远、仁寿等地学生都在资中求学。1942年,资中被定为全省国民教育示范区。
资州人民为了纪念高培谷兴学重教的功绩,在资州城区北门外两路口特为他修建了一座高8米的大青石碑坊,题名“德政坊。”牌坊正中刻有“治亚龚黄”(龚遂、黄霸是古代两位有政声的地方官)4字,是清末书法名家、资州学正包汝谐的手笔。1913年,资中人民在艺风书院旧址修建了一座高公祠,专祠奉祀。骆成骧还特地写了两首诗,现录其中一首:
南皮再倡文翁教,署学唯公早知音。
万卷图书候在泮,十年教训士如林。
独魁殿试同州试,孤负师心等帝心。
再疏朝廷怀旧德,专祠列传慰讴吟。
新闻推荐
(记者吴晓龙)9月12日,资中县召开了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会议组织学习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