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色理念 引领内江产业发展之路

内江日报 2013-11-13 04:16 大字

“五大产业基地”

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以发展钒钛、钢铁、煤化工产业为主,力争2015年将川威集团打造1000亿元企业。

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谋划投资50亿元新建100万千瓦电站,力争2015年把白马电力工业园建成100亿工业园区。

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依托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探索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矿产”资源利用的机制和管理模式。

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依托成渝,重点发展汽配产品,全力引进整车生产项目。预计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55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7%。

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以巨腾国际为龙头,以信息产业园为支撑,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七大工业园区”

内江经济开发区:抢抓列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的机遇,力争在最短时间领跑全市经济发展,确保到2017年建成500亿园区。

市中区乐贤镇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机械产业,力争到2017年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200亿园区。

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到2017年,占地4.8平方公里的园区将形成年聚集各类“城市矿产”资源185万吨的规模。

隆昌经济开发区:以承接机械汽配、纺织羽绒、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目前已被纳入全省“51025”工程500亿培育园区发展计划。

资中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建设时间15年(2008年-2023年),预计入驻企业300-400户,到2017年建成300亿园区。

威远严陵工业园区:以精细化工、建材新材料、机械制造加工、电子信息为主要产业,预计到2015年,园区销售收入实现300亿元。

威远连界工业园区:目前已被纳入全省“51025”计划重点培育的10个1000亿元园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将实现千亿园区发展目标。

◇本报实习生 徐艳梅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意味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在经历传统工业转型“阵痛”后,内江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在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同时,“五大产业基地”上演着“绿色转型”的华美嬗变。“绿色”,成为内江产业发展的领先主题。

选定绿色发展道路——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再造“产业内江”

一个地方经济实力,主要是看有没有几个像样的产业、几个像样的园区、几个像样的企业、几个像样的产品。内江要跨越,关键在产业。

因为盛产甘蔗,内江有着“甜城”的美誉,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内江辉煌的过去。1985年,内江地区生产总值达35.3亿元,占全省8%;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占全省的9%,成为当时省内仅次于成都和重庆的第三大城市经济体。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内江优势逐渐消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内江该如何既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基础优势,又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通过不断探索,内江给出了答案:通过引进技术、资本,加强自主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立足高端引进、科学布局,突击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三倍增”计划,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再造一个“产业内江”!

内江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重点是:资源综合利用;支撑是:五大产业基地、七大工业园区;目标是:努力让430万内江人民在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

因此,走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之路,内江要速度更要质量。再造一个“产业内江”,“绿色产业”便是起点。

内江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史,是最好的体现。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成,使内江废旧商品回收从一个行业变成一个产业;通过与大型央企和世界500强韩国SK合作,再生资源利用迈向产业高端——总投资1.5亿元、6万吨废PET清洗线生产能力“瓶到瓶”项目已投产,内江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了从粗加工到成品生产的历史性突破。

无论是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还是新兴产业破茧而出,内江始终坚持走“低碳绿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高端化。

随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内江发展效率”:据统计,目前内江市发展较好的循环经济规模企业已经达到22户,川威集团、四川煤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列入四川省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更令人惊叹的是,2012年,内江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84吨标煤,同比下降12.54%。今年前三季度,内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8.04亿元,增长29.0%,增速居全省第5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同比增长11.2%。

老工业的绿色嬗变——

“五大产业基地”育出“参天大树”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提升存量、引进增量、做大总量”的主攻方向和关联、成链、集聚、集约、合作的“五向”发展原则,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机械制造、冶金建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力能源等支柱产业。

“非禁即入,率先突破;无中生有,人有我优。”如今,内江人以这种创新的理念,加上一往无前的决心,迅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短短2年间,内江以“绿色”主打,摘取多块产业“金字招牌”,创造了数个区域、西部乃至全国的“唯一”——

华丽转身 由“黑”向“绿”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1 月 10 日,矗立在威远连界镇连云山的成渝钒钛综合利用基地在满负荷运转中。 从基地观景台 望,炼铁、炼钢、煤气柜三大主要工程正处视野中心,奔腾的铁水正在厂房内穿梭,一批批烙上“四川符号”的钒钛产品将从这里奔赴各地……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与传统钢厂上空黄烟笼罩不同,冶炼高炉排出的水蒸气还原了这片小山区蓝天白云的本来面目。 

这里曾以生产钢铁出名。然而,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市场巨变,钢铁行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为此,内江决心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开始从“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从“黑产业”向“绿产业”的转变——

转型之路始于2008年,兴于2012年。

2008年,国家“新政”要求,钢铁产能规模达不到500万吨,就要被淘汰。川威集团的产能离“红线”还差一大截,哪里才是出路?

绝处往往藏着“生机”。厂内堆积如山的高炉废渣和大量储备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就是新希望!

钒作为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合金以改善钢的性能,确保建材的安全性。掌握了钒钛提炼高端技术的川威集团,便开始在发展钢铁的同时,开发附加值高的钒钛产品。

2012年6月29日,总投资为106亿元的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成功点火;

2012年11月28日,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第一炉“铁水”流出;

2013年2月26日,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全面正式投产。

——这一号称“内江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程项目”、 全省重大产业建设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钢铁川威”正在向“钒钛川威”转型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的省委经济工作会后,川威集团被纳入川南重点打造的两家千亿企业名单。

在打造“千亿川威”的道路上,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成为两个重要抓手。不仅以往高能耗低产出的小高炉已经被取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控制系统更是令人振奋。

在炼铁车间和炼钢车间的中心控制室内,只需动动鼠标,就可对整个高炉进行控制。炼钢厂厂长唐建华说,项目投产几个月以来,实现了钒钛资源和废气、废水、废渣、废尘全部回收综合利用。

“我们资源综合利用比较好。3座转炉中,其中1号炉用于提钒,从铁水中提取钒后,进入2、3号转炉炼钢,所有废物全部循环利用,水全部内循环没有一点外排,所有烟尘全部回收压制成球,又重复进入转炉炼钢。这样不但环保,还能降低成本,目前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川排前列,部分指标在全国达到较高水平,提钒率更是达到了35%。”不仅如此,据了解,目前川威已经和日本一家企业达成协议,将向该企业提供钒电池电解液。

点石成金 “城市矿产”创造循环经济模式

近日,东兴区椑南乡红庙村刘家碾坊内,村民刘利贵推开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邻居们在休闲广场聊天、锻炼身体。看着明亮的房子、平整的公路、舒适的绿化环境,他心里格外满足。

殊不知,几年前,这里躺着横七竖八的废品,升腾着垃圾燃烧的烟雾,污水在排水沟穿行……

改变这一切的,是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成、升级。

邓献浪是汉安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的站长。在常人眼里,他就是“收垃圾的”,不过,他却不这么认为。“我干的是‘绿色事业\’!”他坚定地说:“把垃圾处理好了,既不浪费资源,还能为社会作贡献呢!”

邓献浪的“绿色事业”就是把废纸、废家电、废铁分拣好,再运往城东南12公里外的东兴区椑南乡。全国知名、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集散地“牛棚子”就在那里。

尽管曾经创下年成交额近60亿元的巨量,尽管当时“垃圾事业”鼓了一小部分人的腰包,“牛棚子”的发展却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09年,内江市通过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立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去年,随着世界500强韩国SK的加盟,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经成形,成为全国首批、西部第一个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牛棚子”由此告别粗放型、低附加值、高污染历史。而内江也同时被确定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2012年6月28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加快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会在内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上百名供销社负责人和企业代表齐聚“甜城”,将极具内江特色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济发展模式再次推向全国。

“现在,回收利用行业是热门行业,原料一直供不应求;与原料采购难相对应,我们的产品也非常热销,还没有生产就已经被下游厂家预订了。”四川华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6万吨/年PET清洗项目工作人员李琪媚说,生产出的纤维级聚酯碎片在原料行业可是热门货,其市场广阔,用途多样,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从今年4月全面投产以来,经过半年的运行,目前6万吨/年PET清洗项目已全面进入正常生产状态。这无疑为内江市建设中国“城市矿产”基地,提高资源利用、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另据了解,到2015年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将建成一个聚集型、生态型、服务型、科技型的产业集群园区,实现年聚集各类“城市矿产”资源185万吨,形成一个集回收分拣、集散交易、示范加工、物流配送、科技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全球标杆 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领跑世界

进入2013年,市中区白马镇高耸的烟囱又多了一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相隔仅数百米的两座CFB电站交相辉映……

3月27日,世界500强——中国神华投资的内江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首次达到60万千瓦满负荷运转。

这不仅标志着世界火力发电和节能减排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意味着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从此后每年将新增发电量33亿千瓦时,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而每千瓦时电煤耗却在一般火电厂380克的基础上降低60克。

省委主要领导曾这样批示: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建成投入运行,不仅对推动洁净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对推动重大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可喜可贺,望再接再厉,向更高目标迈进,努力把内江打造成全国循环流化床技术示范基地,为推动四川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荣膺“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称号的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从此吸引了全球目光,内江继续领跑世界“绿色电站”的发展。

“现在机组正在满负荷运行,烟囱口却看不到烟。循环流化床技术作为主要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脱硫、脱硝过程全都在炉床内进行,在充分燃烧劣质煤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工作人员介绍,机组通过炉内直接脱硫脱硝技术,具有更高的环保性能,可以有效利用国内大量低热值煤炭,大幅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引领着清洁高效利用煤的发展方向。

这又是一次对产业的“绿色洗涤”。而产业的绿色升级转型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环境优美的红利。

“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镇上现在越来越漂亮,‘白马新镇\’名副其实。”市中区白马电厂子弟校退休教师彭应钦感叹道。 

无中生有 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快速崛起

电子信息产业是内江的重点产业。而提起这一产业,则不得不说巨腾国际。作为四川重大产业项目,巨腾国际内江项目是内江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头羊”。

目前,巨腾国际内江项目一期已基本建成投产,员工人数已经过万,预计全年实现产值20亿元。而在台湾巨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立育看来,要逐步形成规模效益,加速配套成渝,二期项目必须尽快启动,加快建设。

想要“加速跑”、“跨越跳”的不止巨腾国际。

一期厂房已建成使用,电线电缆、连接器和单晶铜键合引线生产项目都已顺利投产, “铜拉丝生产建设”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年底便可以投产……这是从海德科技牵头建设的厦门工业园内传来的好消息。

以“效率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安全数据恢复系统制造项目落户内江,将让内江市成为全球信息安全数据恢复领域生产及技术服务外包基地。

10月中旬,惠普-内江IT软件人才能力基地人才实训中心正式开班。这是惠普公司携手内江在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批IT学子。

“惠普-内江IT软件人才能力基地是西南唯一的一个,也是惠普公司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惠普-内江IT软件人才能力基地总经理林波介绍,由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与内江合作建设的惠普-内江IT软件人才能力基地,计划用3年时间在内江新坝大桥桥头附近建设一个占地100余亩、总投资25.6亿,面向全国的“软件人才实训中心、软件服务外包中心、IT资源服务中心(云计算)”三大中心及软件孵化园。目前项目已在进行前期拆迁工作,整个项目规划设计也将陆续“出炉”。

未来,内江将向社会各界输送专业的软件人才,让西部乃至全国IT企业都用得上、用得起来自世界一流的IT技术和服务!

瞄准高端,配套发展。内江发挥“成渝之心”的区位优势,借成渝经济区承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进行“错位配套”发展,形成了特色集聚的产业园,让内江在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中有了一席之地,创造了新兴产业“无中生有”的奇迹。2013年,内江将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28亿元,到2015年,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演绎神奇 “内江制造”摘取中国汽配“金字招牌”

与其他产业基地曲折“转型”经历完全不同的,是位于城西工业园内的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依据自身特色优势,城西工业园按照“适度超前,顶层设计”,前瞻性、高起点规划,始终坚持“低碳绿色”的工业发展理念,突出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主要产业。

看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形成,就可感知“内江速度”——

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门槛”——必须要有规模企业上100户,年总产值上200亿元。2008年,内江市在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始创建这块“国字招牌”。

内江城西工业园建成占地4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入驻企业37户;隆昌川渝合作示范园已建成占地2平方公里的“汽摩配产业园”,入驻企业21户。

2010年12月,在四川诸多汽配强市的一片惊呼声中,“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落户内江。“全国第九,四川唯一”,内江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在差距甚远的起跑线上“抢跑”、“变道”、“冲刺”,年产值由70亿元冲到200多亿元,在国内不少国产汽车车身上都打下了“内江烙印”。

目前,内江市与全国20余家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其中减震器占重庆市场的50%,车用曲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车用后视镜等“瓜分”了西南市场份额的80%……

去年8月,世界500强企业天津物产集团正式入驻内江市,投资20多亿元,引进奔驰改装车等项目,最快明年,在内江市就能“造”出一辆辆完整的奔驰商用车,实现整车生产“零”的突破!

内江现有机械及汽车零部件规模企业100余户,这一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形势最好的支柱产业,并已形成一系列知名品牌。“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正在走向成熟,到2020年,形成千亿元汽配产业。

纵观全市“五大产业基地”,有的经历了产业结构“重新洗牌”曲折转型的“阵痛”,有的从一开始便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但无一例外,都在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道路上各显神通,不断推动内江市工业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

优势产业企业产品“三倍增”——

“七大工业园区”形成“生态绿洲”

“在主导产业发展上,既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生态绿洲\’。要在培育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延长做大产业链条,努力培育1~2户标志性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实施优势产业、企业、产品‘三倍增\’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中小企业……”今年8月29日,在重点产业园区“一园一策”推进会最后一站——内江经济开发区会场上,市委、市政府这样要求。

会议再次强调:工业园区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内江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秉承此原则,两年来,内江市各工业园区把项目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到入驻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促建、促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以大项目推动园区大发展。一大批工业项目开工、投产,不但有“量”的扩张,而且更有“质”的提升,显现内江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转折性、跃升性变化。

在内江经济开发区,占地1200亩的汇源钢构40万吨钢结构产业园项目一期主体建设预计年底完成,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年利税5亿~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以上;

在资中县工业园区,数十名工人正在对已安装的真空腔体、冷冻系统、存储设备等各种设备进行调试; 

在严陵工业园区,威玻、白塔等企业竞相发展,并托支柱产业无限延伸下游产业链,形成“产城一体”循环经济模式;

……

近年来,数百个落户内江各个产业园区的重点项目得到顺利推进。与此同时,通过道路、厂房、管网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及产业的培育,七大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上半年,全市七大工业园区新增承载面积3.25平方公里,新入驻项目29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23个),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95亿元。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上车辆穿梭,一座座宽敞明亮的现代厂房拔地而起……走进各个产业发展园区,一种大发展的“产业浪潮”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分布于全市各县区、总承载面积达80平方公里的七大工业园区,正以新兴产业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现代物流、医药化工、冶金建材、食品饮料等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园区,到2017年,内江将形成超过500亿元园区2个、400亿元园区1个、300亿元园区1个、200亿元园区3个。

依托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和城西工业园等七大工业园区,内江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7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新闻推荐

成渝高铁资中段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目前工程已进入关键

成渝高铁资中段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目前,工程已进入关键的铺轨前期准备。据了解,成渝高铁资中段途经甘露、苏家湾、重龙、明心寺、银山镇等5个镇24个村,全长27.06公里,总投资约40.05亿元。图为...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