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终于圆梦了”——资中县“引水上山”解决万余村民饮水问题

内江日报 2013-07-05 05:06 大字

◇本报实习生 吴晓龙 记者蒋小琴 文/图

● “饮水梦”:祖祖辈辈的梦

去年10月以来资中县气温持续偏高,降雨量仅为50毫米,较同期减少近三分之二。干旱造成双河镇10个村1.03万户2.95万人受灾,其中葫芦寺、上马门、董家堰3个村受灾最为严重。村内无骨干水利设施,属喀斯特地貌,地理位置较双河场镇高120余米,难以有效蓄水,干旱造成3863户11100人饮水困难。

葫芦寺、上马门、董家堰这3个相邻村所在山区属于石灰岩结构,地表无法蓄水,且无地下水,加上离最近的稳定水源又远,所以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饮水困难一直困扰着这里的村民。

6月18日,记者在这三个村实地了解到村民强烈的“饮水梦”。

“远水”,采访时,村民口中时常透露出这样一个词。

地表无法蓄水,无地下水,不能打井取水,当地村民只得到远处有水源的地方取水,用肩挑、用马驮、用摩托车运。

“以前家里还没修蓄水池的时候,我们家要用水,每天必须凌晨5点就起床打着电筒到远处的一个岩洞挑水,来回大概要花1~2个钟头。”葫芦寺村5组村民孙正英说,她最高兴的事情是每年最缺水的时候镇上会开洒水车送水来,她家就不用再起早挑水。

“抗旱”,村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抗击干旱。

为了有水喝,又不用到远处挑水驮水,村民采取集资联合修池或个人自筹资金修池。具体做法:利用平房、瓦房、院坝等可以蓄水的地方在洪水季节,安装PVC管,将雨水引到池内,根据历年生活、生产用水量的多少,确定水池的容量,生产生活用水严格区分。生产用水池粗放管理,生活(含饮用水)池精细管理。

葫芦寺村7组村民彭德华家中,就有一个蓄水池。“蓄水池是10年前修建的,花了约9000元,当时全靠我一个人挖坑一个多月。水池底部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然后用条石加混凝土加固四周,避免水池渗漏。这样的水池,利用洪水季节蓄水,在水池中放养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草)净化水质,便于生活用水。反复净化后,便够一家人用。”彭德华说。

像彭德华自家出资修建蓄水池的村民,葫芦寺村还有很多。修蓄水池,效益明显,修建规模山平塘工程量大,还要占用耕地,而且不稳水;修蓄水池因地制宜,随地打池,总投入比较而言更划算。

然而,这样的经验,因为成本的原因不便于推广。

“省水”,村民用水尽可能做到能省则省。

水,在村民眼中,比金钱更加珍贵。“一家人用水,怎么省怎么用”,48岁的孙正英说,她娘家就在水库边,用水不愁,但是嫁到葫芦寺村后,每天要为用水发愁。

村民彭德华家里有一个粗放型蓄水池(没用混凝土加固的),平常的洗澡水、洗菜水、洗脚水就倒在里面,用于养鸭子和灌溉农作物。

● “饮水梦”:今朝美梦成真

不管当地村民怎么发挥智慧,怎么省着用水,“饮水梦”还是始终萦绕在村民心中。

如何圆他们祖祖辈辈以来的“饮水梦”,成了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为何不能彻底解决,“主要是需要的资金量太大,政府无力承担”,双河镇党委书记赖彬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的缓解村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他们每到干旱时,都坚持送水,并且村民自修蓄水池时还给予补贴。

“‘饮水梦\’是村民祖祖辈辈的梦,更是我们几届镇党委政府的梦。”

村民们的饮水困难也牵动着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心。

今年3月21日,省水利厅厅长冷刚、市委书记曾万明等到双河镇葫芦寺、上马门、董家堰村进行了调研,对当地干旱缺水情况予以高度关注,并明确要求在3个月内解决3个村饮水困难问题。

3月22日,省农水局、市水务局、资中县政府、县水务局、双河镇党委政府再次来到双河镇葫芦寺、上马门、董家堰村实地走访群众,调查缺水情况,研究制定供水方案。

3月23日,县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和测量后,拟定方案并形成报告,上报到省农水局。

4月3日,经资中县政府同意,县水务、财政、发改、监察、审计等部门与3家设计单位通过竞争性谈判后确定了设计单位,并于4月7日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

4月8日,省、市专家组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由设计单位抓紧完善。

4月15日,资中县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该工程为应急抢险工程。为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完工,决定采用竞争性谈判确定土建施工单位,采取政府分散采购方式确定管材(含安装)的供货厂家。

工程主要内容为:新建引水管道和加压泵房,增设净水设备,新建提水管道、清水池和高位水池、铺设供水管网、新建管理房等。

工程总投资:820万元+村民积极自筹的(每户1200元)管网费用。

资中县委、县政府和项目镇、村群众不等不靠,按照要求,先行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建设,积极组织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

该工程于4月28日完成了土建部分施工招标,4月30日实现工程全面开工。在施工过程中,县水务局指派技术人员常驻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双河镇积极做好当地村民协调沟通工作,对该工程涉及的青苗损失均不进行赔偿,同时组织村民进行管沟开挖,确保了工程进度。

6月18日,记者在双河镇上马门村的一处半山腰看到,一个巨大的水厂已具雏形,集中供水塔也快完工。

6月的天气,酷暑难耐,正在施工的工人汗如雨下。“一想到村民正在翘首以盼有水喝,我们不仅没有停工,而且加班加点,争取早日完工。”工程负责人说。

在施工现场,记者还看到一些村民积极加入到施工队伍中。

67岁的尚义和是上马门村的一名村民,家里共有6口人,只有他和老伴在家,并且家里还养了8头猪,人畜用水需求量大。因此,刚忙完农活的他,就跑到工地上帮忙了。

与他一起的还有很多村民,他们都想早日喝上“舒心”的水。

在工人们加班加点、保质保量的施工下,在村民积极参与下,截至6月25日,该工程已全面完工并通水运行。

面对来自老鹰岩水库清凉干净的自来水,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家终于可以用上自来水了,并且再也不为用水而发愁了。”村民孙正英说。

“祖祖辈辈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现在共产党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办了好事。”村民彭德华说。

如今,这块资中县党委政府和双河镇党委政府的“心病”已经彻底治好,村民们终于圆了“饮水梦”。

“双河镇葫芦寺-上马门-董家堰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密切了党群关系。”资中县委书记尤再平说。

● 共圆“城乡供水一体化”梦

虽然双河镇葫芦寺-上马门-董家堰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为万余村民带去了福音,但是资中县水的供求情况仍然十分严峻。

资中县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全县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总耕地97.1万亩,其中田39.0万亩。

由于地处川西夏旱和川东伏旱过渡地段,春、夏、伏旱严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水资源贫乏,水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来,虽然资中县采取了打井、建池、修塘等饮水工程建设措施,但全县仍有相当部分的乡镇场镇和农村旱片死角村组人畜饮用水十分困难,目前仍有不安全饮水人口20万人。

因此,如何解决和怎样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困难,是当前资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此,资中县在2012年紧急规划并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城北水资源工程,按照规划,资中县将以现有龙江水库和新建两河口水库作为全县饮用水主要水源,并新建和扩建成5个集中供水工程,通过管网延伸覆盖所有乡镇,实现农村饮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解决全县主要场镇饮水问题,同时改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资中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乡共同繁荣的必然选择。

新闻推荐

落实防汛责任 确保安全度汛杨松柏实地察看灾情并指导防汛救灾工作

(记者黄传玖刘小玲)昨晚,新一轮洪峰抵达内江主城区。根据新的水文数据,此轮洪峰水位更高、流量更大。如何应对来势更加凶猛的洪峰?如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及全市人民的生命...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