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和谐站好“最后一岗”——记社区民警曾正乾
◇本报实习生 徐艳梅
李文聆 文/图
“你好,我是社区警务室的民警,为了方便社区人口的管理,需要对你家的基本情况做个入户调查,请配合……”7月22日,在位于资中资威路一侧与成渝上街一侧的社区内,社区警务室民警曾正乾敲开一户普通住户的房门,准备对其家庭信息进行调查登记。
曾正乾今年59岁,本是资中县公安局水南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从2001年开始,就被派驻到社区干警务工作。这一干就是12年,今年已是“最后一年”。
12年里,曾正乾的主要工作场所就是社区警务室,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入户采录辖区内人口、单位信息,调解社区矛盾纠纷等。
曾正乾现在“驻扎”的社区叫四通社区,常住人口3000多人,由于社区地段狭长、零散住户集中、流动人口多、缺乏规范的小区管理,该社区是资中县有名的“问题”社区。因此,曾正乾开展工作的难度异常巨大。
在“一标三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标准地址)的入户调查过程中,“敲不开门、找不到人”是曾正乾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有的房子敲两三次也没人应答,有的房子好不容易敲开了,却仅是一些对家庭情况毫不知情的老太太在家……”曾正乾说,为了能够在“对”的时间里找到“对”的主人,他经常把入户调查的时间由上班时间调至中午12点至1点,或者晚上6点至8点;对于那些实在找不到年轻人的家庭,曾正乾就争取多从留守老人那里获取部分信息,再把他们的信息带回去,通过内部系统查找可能的人,最后再请对方确认信息;而对那些不愿意提供信息的个人或单位,曾正乾只有耐心、耐心、再耐心地劝说对方支持工作,共同维护小区和社会的和谐安定。
调解社区矛盾纠纷是曾正乾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而在这个由零散住户“拼凑”的社区里,重重矛盾让曾正乾忙里忙外。
今年5月,大雨天气导致四通社区内一栋小区的外墙砖脱落,砸伤了小区内一名过路的居民。后来,这名受害者找到了社区警务室,要求帮忙调解,索赔医药费。由于外墙砖脱落的小区修建年代久远,且当时属于集资建房,很难确定责任单位。接到求助后,曾正乾就四处打探当年的开发商和建筑公司,同时向镇政府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后来政府向受害者发放了3000元慰问金,帮忙解决了医疗费用问题。
去年,社区内鸿福花园小区内两居民,因为停靠摩托车发生口角和抓扯,导致一方轻微受伤。报案后,民警当场调解未果,调解任务落到了社区警务室。了解情况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曾正乾就从双方当事人的子女“入手”,多次组织他们进行调解,明确告知双方各自的责任和过错,耐心劝说,以理服人。最后,双方各自退让,终于达成了赔偿协议。
曾正乾在四通社区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社区居民基本都认识他,很愿意“买”他的面子,在他的努力维护下,社区里的矛盾纠纷大为减少,四通社区警务室还被评为县级优秀警务室。
“我只是在我的岗位上本本分分地干了我该干的活路,虽然并不出色,但是会踏踏实实地坚持到最后一岗。”曾正乾说,人们都应该是喜欢和平的,维护社区的稳定和安全,人人都应该贡献力量。
“我们就是一家人”
——外地人在内江的故事
◇本报记者陈烨
实习生朱怡雨 文/图
初来乍到 街坊邻居来帮忙
朱晓明是乐山人,在内江工作了几年,这期间他和邻里相处得十分愉快。
“住处的电表、水表、气表都是大家帮忙找的。”朱晓明说,他所住楼栋的气表安在墙角处,朱晓明初来乍到,并不知道哪一个是自己住所的,周围邻居得知后,帮忙一个气表一个气表地核对,最终找到了朱晓明住所的气表。
朱晓明上班都是骑车。每次停放车辆只要给楼下小卖部的余师傅打声招呼,“他帮忙看着,从来不收一分钱。”朱晓明说,“余师傅考虑到我是外地人,总是对我格外照顾。”朱晓明感激地说。
半个内江人 浓厚内江情
杨东是陕西人,自从娶了内江媳妇,就把家安在了内江,并与妻子在市中区沿江路开了一家杂货店。
“4·20”芦山地震后,内江市各地都组织募捐,杨师傅看了相关报道后,对妻子说:“我们也该积极响应,为灾区捐点款,帮他们渡过难关。”后来,在城南街道益民巷社区组织捐款时,杨师傅捐出了100元,当天,他还关门歇业,劝说街坊邻居捐款。为何对内江、对四川的事那么上心?他说:“在内江呆了6年,自己就是半个内江人了,只要能为大家做事,我一定会大力支持。”
热情的内江人 难忘的同事情
来自云南的大学生村官代莹,2012年到隆昌县界市镇政府工作。初来乍到的她最愁的一件事就是“住哪里”。政府立即给她腾出了一间休息室,让她暂时住下。
人生地不熟,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每天下班后,代莹就一个人回到宿舍,有时到镇上散散步。同事廖淑红看到代莹经常一个人过周末,太寂寞。就邀请代莹周末去自己家里玩。“每次去,廖姐姐都会变着花样给我弄一大桌好吃的东西。”
2012年冬季的一天,代莹感冒了,廖淑红到镇上请来医生为代莹看病,陪她去打针,帮她拿药并喂她服下。
其他同事的关心照顾也让代莹感动。一到中秋、端午等节日,同事就会给代莹送去月饼、咸鸭蛋、粽子。有时候代莹托同事从隆昌县城带一些生活日用品,“一些小东西,他们帮我买了都不收我的钱。”代莹说起同事对自己的帮助时,眼眶有些湿润。
“再过段时间我要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工作了,我舍不得我的同事。这里是我的家,我还会回来看他们的。”代莹说。
送菜送药暖人心
4年前,张楚选从湖南到隆昌县打理他的生意。“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和周围的村民关系挺融洽的。”张楚选说,自己的厂房建在乡下,平时和村民接触的时间较多。
“有的村民挑着担子,把自家种的豇豆、玉米、南瓜、冬瓜送来,让我尝尝。有一次,附近一个村民家的冬瓜大获丰收,送了我几百斤。”张楚选说。
前不久,张楚选的腰痛病犯了,周围的村民得知后,抱了一大罐自家泡的药酒给张楚选送去。“药酒效果好,用了一段时间,疼痛缓解了好多。虽然我是外地人,但这里的村民没有把我当外人看,他们淳朴善良,很有人情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内江工作、学习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在这座城市中并不孤单,因为有人热心地帮助查询气表,免费看车子,看病拿药,送蔬菜……
处处都有热心人,哪里都有感动事。外地人、内江人,大家都是一家人。
新闻推荐
朝着同一个梦想前进——资中“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最美”现象激励人心
◇本报实习生吴晓龙记者蒋小琴文/图最美“实干家”用奋斗成就“中国梦”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资中县把责任、实干、感恩、奋进等活动元素融入到交流讨论的内容中...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