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工业经济平稳回升 “四新一大”逆势增长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8-13 05:32 大字

今年以来,按照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总体要求,内江市立足抓早抓实,全力化危、促稳、做强,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回升,挑起了经济社会发展大梁。

上半年,内江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1%,高于全省增速0.6个百分点,6月增长5.2%,居全省第6位,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拉动力居各大行业之首;全部工业入库税金9.7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24.6%。

稳企业强服务 打好化“危”主动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江市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工业企业转产防疫物资生产保障各项工作。制定完善应急保障体系“1+6”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4+1”保供体系,全力做好采购、保供、调度工作,用好用活国家专项资金,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做到“平时有储备,战时有保障”。

记者从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该市累计调拨(配)各类口罩461万只、防护服2.7万件、测温仪器2589台、其他物资数万单位。目前,全市形成了口罩200万只/天、酒精消毒液200吨/天的生产能力,有力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

同时,内江推动复工复产不懈怠,率先在全省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复工复产,第一时间支持引导13户企业转产防疫物资,复工复产率及产能释放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企业产销率达98%以上,企业产能恢复已基本达到去年平均水平,30个制造业大类中18个行业呈现正增长,65类产品中,24类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强支撑补短板 打好“促稳”攻坚仗

新装备产业是内江工业经济主攻方向之一。

近年来,内江市把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冶金建材、机械汽配等传统产业企业向“四新一大”产业转型发展,具有内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上半年,内江市深化“千名干部进千户工业企业”及“四送”等活动,协调解决问题600余项。同时,金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840余户企业发放“战疫贷”12亿元,为79户企业提供应急转贷3.74亿元,为70户企业提供融资担保4.64亿元。

全市“四新一大”产业增加值增长7.0%,高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新医药、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分别增长32.5%、15.0%,“四新一大”产业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育新机谋新局 打好“做强”持久仗

成渝原料药绿色制造基地、成渝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成渝新材料产业基地、成渝清洁能源基地、成渝食品饮料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一批特色基地将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内江特色。

6月30日,内江市在成都举行成渝地区绿色原料药制造基地暨内江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来自成渝两地的医药企业代表、科研机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谋内江新医药产业发展未来。此次推介会上,内江共签下汇宇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项目、威远县医药健康产业园暨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西南健康城项目、梓橦宫(内江)医养项目等12个项目,投资金额41.56亿元。

7月23日,2020四川(成都)汽车及零配件国际展览会在成都举行。作为“疫后”首场线下汽配展,内江市组织凤凰旅居车、凤凰集团、金鸿曲轴、山川精密焊管等32户机械汽配企业参加了展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波表示,抢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编好“一批发展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基地”,搭建“一批合作平台”,为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工业力量。

目前,内江实施工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151”计划,着力巩固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实施企业培育、项目带动、园区提升、创新引领等系列工程,打造一批1000亿、500亿、100亿产业集群,推动全市工业产业规模效应、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马小飞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新闻推荐

真抓实干保安全 走近威远县严陵镇外西街社区网格员董红美

董红美(右三)宣传防汛知识(受访者供图)◇全媒体记者冯堃在威远县严陵镇外西街社区有这样一名网格员,她是社区治理的好帮手,是服...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