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服务换来老百姓的笑脸 记威远县严陵镇东街社区党委书记吴迪
吴迪(左一)为居民讲解文化巷道
吴迪(右)走访居民
吴迪(左)和社区志愿者交流
工作中的吴迪
设施老化、物业缺失、人员混杂……以老旧院落为主的社区往往是基层治理的难点,但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威远县严陵镇东街社区并未受此困扰。这些年,东街社区先后被市、县两级评定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15年,民政部授予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还被四川省民政厅评定为社区工作标准化建设二星级社区……
荣誉,来自于以社区党委书记吴迪为代表的社区干部们的努力,以及以服务为核心的坚持——
◇全媒体记者 袁亮 文/图
“老人需要的是陪伴,是热闹,是方便。”
东街社区地处威远县城中心,属于老旧社区,常住人口达3200人,其中老年人占比超过6成。服务好这些老年人,是社区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
“老人需要的是陪伴,是热闹,是方便。”吴迪介绍,每年初,社区都会安排党员结对帮扶社区的老人,除了要求党员帮着解决困难,平时还要多走动,主动上门陪伴,帮着老人做些家务、聊聊家常。
除了老有所依,还得老有所乐。
自2013年开始,社区就引导辖区各类人员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书法小组等团体,并坚持在传统节日时组织文艺演出,将老人们组织起来一起动手,办一场“坝坝宴”。这样做,除了让老人的生活更加热闹丰富,也让大家在社区找到了归属感。
尊老,也少不了爱幼。关爱儿童也是东街社区的一大工作亮点。
东街社区临河而建,上世纪90年代时,社区干部为防止儿童下河游泳,成立了一个“儿童之家”,每年夏季开班,邀请一些退休的美术、音乐老师来为孩子们上课。到2010年吴迪上任时,该项工作被列为社区的一个重点,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吴迪说,“儿童之家”不是为让孩子们掌握多少书本知识,而是以教孩子们爱国意识、生活技巧以及丰富课余生活为主。
在吴迪的带领下,一系列面向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开始常态化开展,他还总结出“一老一小”工作制度,不仅赢得居民的认同,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其实,除了关怀老人和儿童,东街社区的环境也在悄然改变。
东街社区的居民楼全是老旧楼房,没有物业,卫生整治十分困难。近几年,在威远县大力推进双创工作背景下,社区干部们全力以赴改善环境面貌。
辖区的一个老式楼房设有垃圾囱,虽然方便居民倒垃圾,但对环境影响十分大,不仅破坏环境,还有火灾风险。为了封闭该垃圾囱,社区干部多次召开居民大会讨论也没有解决。为此,吴迪先是带着社区干部做通党员的工作,再通过党员去劝解居民,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吴迪为打扫卫生,爬上六层楼高的平台。在湿滑的地板上,吴迪不小心摔倒,新买的手机也摔坏了,好在人没有掉下平台。
……
辛苦付出,换来的是整洁的环境。在3年时间里,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原本污迹斑斑的墙面变得干净了,原本垃圾杂物堆积的通道变整洁了,还设置了座椅,居民楼下也规划了停车位。最直观的改变,便是社区打造出的11条文化巷道,每一条巷道都结合实际设计了不同的文化主题。例如,有一条巷道里居住了许多川剧团退休员工,社区在打造该巷道时便融入了川剧文化。如此用心,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如果居民连社区干部都见不到,一定会很紧张。”
俯下身,沉下心,做实事,东街社区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干群同心战疫的情景便是最好的印证。
1月24日,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各级纷纷行动,成立防疫工作指导小组,疫情防控迅速进入状态。
东街社区闻令而动,吴迪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起社区干部、居民组长、党员志愿者等80余人开展入户摸排、疫情宣传、设置卡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刚开始,大家都很担心,社区干部同样如此。吴迪深知肩上的责任,他站出来带头开展工作,第一个去帮隔离的群众买菜,第一个入户走访宣传。吴迪说,自己去入户走访,一是为了摸清情况,二是为了安抚居民的情绪。“如果居民连社区干部都见不到,一定会很紧张。”
东街社区辖区内有近200个商铺和不少政府机关,且巷道纵横交错,这为疫情防控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保证卡点守得住、管得严,吴迪每天在卡口之间来回走动3万步以上,保证了卡口高效运行,维持着医院、银行、北桥等公共体系及公共交通良好运转。
疫情防控形式变化十分快,光是健康码就经历了纸质到电子码的几次换代,出入证也是多次更新,而所有的纸质证明都是吴迪和社区干部们熬夜制作出来的。吴迪说,他在这段时间瘦了近20斤。
在3月12日撤除卡点时,东街社区辖区各卡点共登记出入车辆超10万台次,测量体温人数达26万人次。这些数据都是工作人员一笔一笔记录而来,其中饱含着大家的汗水,更突显出社区严谨的工作作风。
虽然辛苦,但吴迪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整个社区干群一条心,不少居民见工作人员成天奔波,专程送来抄手、鸡蛋让工作人员填肚子。社区的大群里也从来没有人传谣,有疑问就询问社区干部,并且互相鼓励,支持社区的每项工作,让原本防控难度大的东街社区未出现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而居民对社区展现出的充分信任,也让吴迪非常感动。
吴迪说,自己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起80余名工作人员,而且其中居民志愿者占大多数,这让他很欣慰,也很自豪。
“老百姓的笑脸,只能用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换来。”
7月13日,吴迪带着记者走进居民丁淑芬家。见吴迪到来,丁淑芬放下手中的活,和吴迪无拘无束地聊起家常。
在疫情防控期间,丁淑芬多次送餐给值班的工作人员,十分支持社区工作。“社区和吴书记为居民做的事三天都讲不完,而且都是做到了家。”丁淑芬说,吴迪不怕辛苦,好几次见他独自推着垃圾车跑前跑后,四处打扫。也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社区的老人才能生活得更幸福快乐。
临走时,丁淑芬将自己种在阳台上的蔬菜摘下,让吴迪带回家尝尝。
当了近十年的社区干部,吴迪也有自己的感受。
2010年,34岁的吴迪已是一家大酒店的总经理,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他却转行选择了工资只有1000元的社区工作。提起背后的原因,吴迪说,自己的外公是一名老村支书、老党员,他曾带领家乡人民修水利、通公路,作了不少贡献。在他眼中,外公总是先解决别人的困难,再考虑自己困难,“或许是外公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我,我也想为更多人作贡献。”
2015年,刚搬进社区不久的居民付红梅遭遇人生变故。其丈夫因车祸去世,由于肇事方无能力赔偿,事后仅支付了2万元丧葬费,让付红梅不仅遭受丧夫之痛,更面临着生存的难题。为了维持生活,付红梅成为一名清洁工,每月收入微薄,还要供养两个儿子,家里困难得连肉都吃不上。
吴迪了解到情况后,给予了这个家庭更多的关怀。
付红梅读小学的大儿子因家庭变故变得内向,吴迪经常带着女儿去帮他辅导功课。每次社区有活动,他都会叫上小男孩帮点小忙。在大家庭中,男孩渐渐开朗活泼。
对于吴迪和社区的帮助,付红梅心存感激。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本就工作繁忙的付红梅不仅支持社区工作,还利用休息时间帮着社区值守卡点。
社区主任兰利平之前在另外一个社区工作,因工作和吴迪十分熟悉。2019年,兰利平来到东街社区后,短时间内就学习了很多受用的知识。在兰利平眼中,吴迪工作认真,能说会写。
“老百姓的笑脸是买不来的,只能用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换来。”吴迪说,自己不是居民的领导者,而是一个“服务型”的基层干部。
新闻推荐
威远县污水处理厂威远清溪湿地公园◇全媒体记者刘颜文/图清晨,婆城在威远河的怀抱中醒来,数千年来,威远河用她的乳汁养育着...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