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入川三百年优良家风代代传

华西都市报 2018-04-06 02:17 大字

威远县观音滩镇竹塘村,举行崔氏入川三百年庆典。

4月5日,清明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崔氏族人,齐聚四川威远县观音滩镇竹塘村,举行崔氏入川三百年庆典,雨中祭祖。

竹塘村的空坝上,当天摆了150桌坝坝宴;13口大灶一字排开,大米煮了200公斤、两斤重的鲜鱼150条、鸡鸭猪肉各种蔬菜难以数记,场面相当壮观。

风中飘逸着的横幅格外引人注目,精炼出崔氏家族家规:“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长辈要敬对姊妹要爱”。崔氏先祖属客家人,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入川;威远崔氏家族艰苦奋斗,形成了“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家规家风;崔氏二十几代族人无一人因懒惰致贫,因贫而失学。正因为如此,2017年省纪委、省委宣传部举行“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威远县纪委推荐的“威远崔氏家族”,高票当选“十佳天府好家规”第二名。

千余人祭祖 行三跪拜礼

5日的竹塘村,一夜风雨之后,气温骤降。崔氏宗祠位于一片农田之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祠堂内有精致的雕塑以及挂在墙上的崔氏文化介绍,特别是雕刻的十六条家规格外显眼。

上午九点,来自广州、北京、山东、四川等地的崔氏后人,上至八旬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幼童,总数上千,他们进进出出祠堂,观看祠堂内关于崔氏的一切,了解崔氏入川这300年的历史。在崔氏宗祠前的供桌上,供奉着寄托对祖先崇敬之意的雄鸡、猪,也供奉着寓意开枝散叶的瓜子。“向列祖列宗‘三献礼\’”,上午十点,千名崔氏宗亲齐聚宗祠前,共同祭奠崔氏祖先。在奏响中华崔氏族歌后,全体到场宗亲代表行三拜之礼。

“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长辈要敬、对兄弟姐妹要爱、对同事朋友要仁,尤其强调要艰苦奋斗、努力发展……”仪式上,活动组织者崔志权再一次宣读了崔氏家规。“崔氏族人在崔氏家规的教导与影响下,形成了崔氏特有的士人风范,自强不息,团结互助。”前来祭祖的崔圣说。

族约第一条 “对国家要忠”

崔扬是威远崔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介绍了崔氏家族的前世今生。

四川中华崔氏,源于山东黄河边,同属博陵郡,均为炎帝之后,姜子牙后裔。四川崔氏,具不完全统计,约有族人20余万人,占四川总人口1.5‰,主要分布在内江市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等地。

“根连石壁,四海为家,随遇而安,却将异客化常客,情系中华,千秋创业,自强不息,转把他乡作故乡。”崔扬说,四川客家崔氏,入川初始,就制定了族约家规十六条,其主要内容是: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长辈要敬、对兄弟姐妹要爱、对朋友同仁要仁。四川客家崔氏的精神是:自强不息、团结互助。

“族约家规十六条第一条就是‘对国家要忠\’”。说到这里,崔扬一脸的自豪。“入川三百年来,崔氏忠于祖国。本族人才文武俱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以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据不完全统计,崔氏族人为国捐躯者100余人。例如:抗日战争英雄崔岛芳、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崔益伯、抗美援朝战争功臣崔益国。”

为什么要举行入川三百年庆典?崔扬回答:这是接受祖先发源地的宗亲、老家的宗亲检阅和看望,“我们也借此机会作庄重的承诺,四川崔氏一定继承祖先遗志,发扬祖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团结互助,四川崔氏将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威远崔氏家族是‘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倡导用好家风推动家庭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推动社会风气,推动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力求达到宣传一例、影响一片的效果。”威远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均如是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笑昔兴琪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改善人居环境 扮靓幸福家园——威远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五清”专项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徐静文/图三月的威远,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漫步威远县城,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行走乡间田野,村容村貌变了,威远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们喜笑颜开。在成功创建“四川省卫生...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