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英雄, 在烈火中永生——追记优秀共产党员、烈士吴俊寰(一)
英雄吴俊寰离去后的这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他的故乡广元,还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内江,一首首赞歌传颂不息。人们用各自的方式,深切缅怀这位舍生取义的烈士。
他参军入党报效祖国,夙愿得偿酬壮志;他牢记党和国家的嘱托,危难时刻勇往直前;他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深情守护这一方土地;他把驻地当故乡,深受群众爱戴;他谦逊友爱待人和善,与他相识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连日来,记者追寻英雄的足迹,深入他曾经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聆听与他一起成长、一起同生共死的战友们讲述他的故事——
◇本报记者 丁洁 徐静 实习生 张丹玥 文/图
A.当兵入伍 圆梦军营
位于市中区临江小区的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是吴俊寰圆梦军人情怀的第一站。2003年底,当那个身着军装的少年,站在特勤中队训练场上的时候,只有17岁。
“从小,他就有一个军人梦。看着表哥从军,他无比羡慕,总以其为榜样。”忆起儿子,吴俊寰的父亲吴平学眼里满是骄傲,“每当他表哥回家探亲时,他总是跟在表哥后面,问一些有关部队的事情,他总说自己长大后也要当兵,报效祖国。”
“毕竟年纪还小,和很多刚入伍的新兵一样,他还有点青涩。”初见吴俊寰时,现任内江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张晓军也才刚入伍两年。他告诉记者,尽管当时站在他面前的吴俊寰年轻得甚至带点稚气,但眉宇间那一股英气,却让人无法忽视。
“那或许就是他异于常人的地方。”张晓军说,那时他就觉得,吴俊寰是那一批新兵中比较优秀的。而之后的无数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同在一个特勤中队,平时训练难免会碰到一起。”张晓军说,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次,在一所中学操场开展长跑体能测试比赛,张晓军始终感觉后面有一个人在追着他跑,于是他不得不加快速度防止赶超。这个人,就是吴俊寰,虽然这场比赛他的成绩没有张晓军好,但差距却不大。
自那以后,每一次比赛,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和张晓军保持着竞争的关系;每一次外出拉练,战士们会被一趟车拉到东兴区郭北镇或者资中县银山镇,再从那里跑回来,而每一次,吴俊寰都能紧紧“咬住”张晓军不放,“全市6个中队的200名队员一起比赛,吴俊寰的成绩能排得上前十。”
“我的长跑还算是厉害的,所以吴俊寰的存在对我来说,是一种‘威胁\’。”尽管张晓军故作轻松似半开玩笑,但话语间,是浓浓的怀念。
中队退役老兵张亮回忆说:“俊寰训练很刻苦,除了操课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还每天给自己加操。晚上躺在床上都要做几组仰卧起坐。”
正是凭着这股子拼劲,吴俊寰刻苦学习灭火救援业务知识,遇到问题积极请教老兵和骨干,迅速成长为一名灭火救援能手;抓住每一次演练的机会掌握熟悉辖区情况,久而久之成了辖区情况通,是中队干部的得力助手。而他入伍之初“当个班长,学点技术,转个士官”的朴素愿望,也逐渐变成了“希望每次救援,群众都能脱险,平安没事”的现实梦想。
B.勤学苦练 迅速成长
没有什么,比参军入伍更能体现爱国;也没有什么,比入党更能体现爱党。2010年,热血军人吴俊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梦想。在入党申请书中,他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的航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激励和指导下,成为更优秀的人,更好地发挥潜能,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做出贡献。”
时光最易消磨一个人的斗志,可吴俊寰却始终保持着刻苦训练、积极向上的状态。照片中的他,身形健硕,充满了阳光和力量。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人对于他的评价都是:体能很好。无论何时,对于训练他始终一丝不苟。
李红是吴俊寰生前带过的队员,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吴俊寰在带队时,总是和队员们一起进行体能训练。
“刚来时,我还不知道他体能有多好,在一次3千米的长跑体能训练中,刚开始的时候我遥遥领先,而他一直跑在队伍后面。”李红回忆说,“当时我还在想,他是老兵加上又要带专职队,疏于训练是很正常的……”结果在最后的几圈里,吴俊寰突然加快速度,瞬间把李红甩在了后面,让他大吃了一惊之后,心生佩服。
吴俊寰让人意外的还不只是这些。李红感叹道:“拉单杠,一般人能做十多个,就算是比较好的了,可是他可以做21个!其他的专业技能,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训练中,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战友;抢险中,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永远冲在第一个,直至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抢险,他都依旧挺在前面,给现场群众留下了坚定且一往无前的背影……
“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入伍15年,吴俊寰始终如一,牢记初心,践行着自己在党员大会上的誓词,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消防事业。
C.玉璞成器 独当一面
一排低矮的厂房,被改成了营房;一条破旧的厂区公路,打上水泥成了“训练场”;篮球框钉在堡坎上,成了“篮球场”——走进威远县连界专职消防队,眼前的场景,让人无法相信。
25岁的队员铁源怀抱着篮球,默然伫立在“球场”上,这里,是他和队长吴俊寰一起挥汗拼搏的地方,如今,却空荡荡的不见了昔日的欢声笑语。
2014年4月,威远县消防大队依托当地企业专职队筹建连界镇政府专职队。要新招录训练一批队员,与现有的企业专职队融合,执勤训练条件艰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威远县消防大队在士官骨干中征集队长时,吴俊寰主动请缨,负责新招录队员集训和专职队临时管理。
连界镇政府专职消防队队长缪章军当了20年的消防兵,初见吴俊寰时,觉得他一脸稚气,忍不住有点气馁:“我是要建一支能打仗的队伍,怎么给我派了一个‘秀才\’来?”
然而,这个“秀才”后来的种种表现,却让人不得不服。
作为威远县首支政企联合组建的队伍,建设起来遇到了诸多困难。经费有限,不要说训练场地和设施设备了,就是营房都是用厂房改建的。夏天天气炎热没有空调,吴俊寰从企业“化缘”赞助,改善了队员们的居住条件;办公设施缺乏,吴俊寰多次打报告,得到了县消防大队的支持,购买了两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这里的训练场地了。
因为专职消防队是在厂区里改建的,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一开始,队员们的训练都是在旧厂区的一条厂区马路上进行,马路年代久远,烂得坑坑洼洼的,有好几次导致队员摔倒,受到不同程度的擦伤。
为了场地修复的问题,队里找了好几支建筑队,来到现场看了之后开价都是四五万元。经费奇缺,哪里去找这么多钱?缪章军说,当时他感觉无比失望,可吴俊寰却胸有成竹:“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啊!”
说干就干。他们自己买来砂石水泥等材料,请教了师傅材料的混合比例,吴俊寰带头,和队员们一起干起了工地小工的“活儿”。两天之后,一个只花了1万多元材料费、由一堵围墙截断一条马路而成的小小训练场“竣工”了。
在很多队员的手机里,都还保存着当时的照片,画面中的吴俊寰,手握铲子,熟练地和着水泥砂石。
围墙有两米高,场地一侧是当时厂区旧电影院的堡坎,另一边则是一排低矮房屋。除了训练,一些队员还喜欢打篮球,可场地有限,不能安装篮球架,吴俊寰便想了一个办法,从网上买了一个篮球框,钉在堡坎上。
——这大概是记者见过的最简陋的“篮球场”了,但却是队员们最多欢乐的地方。平时,他们在这里训练消防技能,闲暇时,这里是开展篮球比赛的好地方,各种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一群大男孩的汗水和青春在这里尽情挥洒……
“环境改变不了他,他却可以改变环境。”对于吴俊寰,时任威远县消防大队大队长,现任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王锐如是评价。
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在训练上,吴俊寰的表现,也让大队领导和眼光有点挑剔的老兵缪章军一改初次印象,心服口服。
2014年,从4月到7月,吴俊寰带领新队员从基础体能训练练起,把长跑、单双杠、俯卧撑等体能训练作为常备课,并且以身作则,陪着队员们一跑到底。在专业技能上,他以“一人两盘水带连接操”作为基础技能培训,把一名名新入营的青年培养成了合格的消防员。
见着每天队员们吼着嘹亮的口号跑出营房的大门,老兵缪章军昔日的斗志也被“唤醒”了一般,总会忍不住加入到了其中,跟着队员们一起跑步,一起训练。
专职队从松散的管理快速转入准军事化训练管理模式,队伍战斗力持续提升,吴俊寰带领着队员们很快就投入到执勤战斗中。
连界镇多山、多林场,气候湿热,马蜂泛滥,且与周边的山区镇两河、越溪毗邻,吴俊寰经常带领队员及时帮助群众取蜂窝,专职消防队从以往的默默无闻,迅速在小镇上声名远播,赢得了百姓们的赞誉。
新闻推荐
内江市召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抓好“五个工商”建设做好2018年工作
(全媒体记者任寒)1月31日,内江市召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副市长曾云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宣读了2017年市(县、市、区)工商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通报;市中区工商局和威远县工商局分别对创建“...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