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威远县严陵镇三胜村驻村农技员徐渊扶贫纪实

内江日报 2017-06-09 04:06 大字

粮食产量不高、农业结构不优、产业发展滞后……一年多以前,一系列问题还困扰着威远县严陵镇三胜村的村民,成为村里脱贫的巨大障碍。而在各方帮扶力量的努力下,如今的三胜村已顺利退出贫困,成为一个粮丰景美的新村。在不少村民眼里,三胜村能有如此巨变,离不开驻村农技员徐渊的倾情帮扶。

一年多来,针对三胜村的地理条件,徐渊因地制宜实行帮扶措施,帮助村民优化粮食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现代产业,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今年,因工作出色,徐渊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了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李仁胜文/图

■自我加压,

他一年干出两年工作量

提起徐渊,很多威远的农民都认识他。他是威远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各地村民送去科学种植技术。2015年9月,徐渊积极响应“科技人员进万村”扶贫行动号召,成为三胜村的驻村农技员。从此,帮助三胜村村民脱贫致富、帮助三胜村改善产业结构,成了他的主要任务。

三胜村位于严陵镇北部,山高坡陡,部分土地不便于耕种,村民们常年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下,收入不佳。对于三胜村村民来说,脱贫致富曾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如何提高三胜村粮食产量,优化农业结构,是徐渊担任驻村农技员期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不少镇村干部眼里,徐渊就是一个“拼命三郎”,按照上级要求,驻村农技员每月驻村时间应不少于5天,全年不少于60天,日志、台账不少于60条。而徐渊仅2016年就驻村121天,记录进村技术服务台账121条,坚持撰写日志121篇,工作量超过一倍。在2016年8月份最热的那段时间,正是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的攻坚克难期,徐渊和其他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每天头顶烈日进村入户,白天指导调研,晚上加班处理工作事务,完成扶贫日志和材料的撰写,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为什么往村上跑得那么勤?“村民们脱贫等不得啊!”徐渊说,三胜村山高坡陡,缺少集中成片的土地,不适合开展机械化耕种,只能在提质增效上想办法。而既要帮助村民们掌握最新的科学种植技术,又要为整个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找到最佳出路,所做的摸底调查和技术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繁重。

有了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在市、县、镇、村干部集体为三胜村发展“把脉问诊”,编制《三胜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时候,徐渊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出“长短结合,优化产业”以及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养殖模式等建议,得以采纳和实施,为三胜村村民脱贫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为民解忧,

他帮助村民种出优质粮

身为驻村农技员,徐渊领到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帮助村民掌握农业科技技术,解决生产上的各种困难。

去年8月,在村里的一次扶贫工作会上,贫困户罗江合找到徐渊,道出一个困扰他已久的难题:种植的水稻产量不高,螟虫危害严重。罗江合忧心忡忡地说:“几乎年年谷子亩产都不到400公斤,今年螟虫很多,估计会更低。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详细询问了情况后,一散会,徐渊就主动提出去罗江合的稻田里看看。原来,由于村民们不习惯为稻谷打药,加上种植技术不够科学,村里很多人家种植的稻谷都存在产量低、病虫害多的问题。

“有办法解决,不过请你按照我说的办法来种植水稻,来年保证有个好收成。”向罗江合许下承诺后,徐渊就针对村里稻谷产量低的情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并多方请教相关专家,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从稻谷种子到栽种技术,从田间管护到病虫害防治,在多次农民夜校课和入户走访时,徐渊都把梳理出来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传授给村民。

“摈弃传统习惯,改用科技种植,稻谷就会长得又壮又好。”走在三胜村的稻田边,看着绿油油的稻谷,徐渊介绍说,比如村民们习惯把稻茬留在水田里,但是要割除了才能避免虫子过冬;还有村民习惯均匀插秧,而科学的办法是“合理密植、宽窄巷栽培”,使得秧苗能增加“温光效益”,一亩即可多栽种秧苗3000窝。

按照徐渊传授的办法,罗江合和邻居们采用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规范了插秧方法,提前防治了螟虫,并采取合理施肥,预计亩产能够达到500公斤。徐渊还在村里大力推广旱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油菜直播等科学技术,预计油菜亩增产20公斤,玉米亩增产30公斤,全年粮食作物促进农户增收184元。

除了在水稻种植方面帮忙出谋划策外,徐渊还积极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他多次联系协调市、县相关部门专家,帮助村民张淑琴解决了核桃不挂果的问题;帮助村民雷淑英解决了母鸡产蛋率不高的问题;帮助村民黎读义解决了兔子产仔率不高不易成活的问题;帮助村民倪伯森解决了玉米倒伏、农业保险的问题;帮助村民谭泽高协调医疗救助的问题……

针对三胜村传统种植问题,徐渊组织技术扶贫专家服务团及农业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作物开展培训,让农民掌握科学高产栽培技术。今年来,徐渊已组织开展针对优质粮油、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抗旱、高产、高效技术培训3次/81人次,现场实用技术培训8次/420人次,发放资料510份。今年,徐渊还依托2017年绿色粮油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向贫困村赠送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结合配套增产技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截止到目前,赠送种子130公斤、肥料1200公斤。

■积极献策,

他帮助村里开拓旅游地

6月5日,自贡游客陈佳带着家人来到三胜村里的友谊农庄,观渡槽、赏玫瑰、钓龙虾、吃农家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当天下午,徐渊和驻村干部们一起,也来到友谊农庄,询问查看农庄里生态果木培育和生态家禽饲养情况。

友谊渡槽是葫芦口水库威远县团结渠联合支渠的一段,于1969年9月20日开工,1972年1月28日建成通水,距今已经有40多年历史。友谊渡槽高大雄伟,被誉为“空中的河流”,常年吸引着不少徒步爱好者前来观光游玩,它不仅见证了40多年来三胜村的发展,更见证了三胜村脱贫致富的伟大历程。

2016年,在外创办企业的村民罗江明应邀回乡创业,想在友谊渡槽附近办一个能带动村民脱贫的农家乐,但由于只规划有餐饮服务,一度让他对客源信心不足。徐渊主动上门建言献策,引导罗江明依托友谊渡槽附近山水相依的有利条件,发展绿色循环种养产业,并帮助其规划了果树品种、观赏花栽种以及跑山鸡、跑山兔养殖和生态鱼养殖计划。

如今,友谊农庄已经具备规模接待游客能力,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巍峨壮观的友谊渡槽,还可以赏花摘果、临河垂钓、品尝农家菜。农庄里的跑山鸡、跑山兔更是供不应求。依托农庄为经营主体的威远县江明养殖专业合作社至今已存栏跑山鸡300余只、土山羊40余头,种植优质水果30余亩,清水鱼养殖水面40余亩,短短4个月时间,就实现营业额10万余元,发展形势十分乐观,实现了“乡村旅游添彩,村民脱贫增收”的目标。

在驻村帮扶方面倾力付出,在发明钻研上狠下功夫。近年来,徐渊不仅驻村工作做得出色,他还获得了多项发明创造类奖项。如参与的《水稻轻简高效育秧技术推广》《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得内江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的《高原粳型胞质内香籼稻新育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的《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而这些发明创造和成果,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提及自己荣获省级表彰的事,徐渊笑笑说:“三胜村能脱贫,得益于各界帮扶部门、各级驻村干部与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我只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接下来三胜村要巩固脱贫成果,还有更多的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

新闻推荐

威远县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突出重点 抓好各项防灾工作

(何超红殷华伟)6月2日,威远县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会议总结了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安排了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领导以及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对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