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新引擎”——内江市开展“农民夜校”巡回授课活动侧记
◇黄敏 本报记者 高波 文/图
2月17日上午9时,内江市五个县(区)“农民夜校”示范授课现场,来自市委党校的专职教师和市农业局、内江师院等部门单位的专家,正在为农民群众、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部分乡镇党委副书记授课。这是内江市“农民夜校”建校以来首次开展的分点式集中授课,拉开了全市巡回授课活动的帷幕。
至此,全市1641所“农民夜校”已为229555人(次)授课13405学时。
自2016年12月,内江市印发《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的意见》以来,“广泛宣传动员、开展结对帮带、开办农民夜校、建立实训基地、强化激励示范”5条主要措施和开办“农民夜校”、建设“实训基地”等3个具体操作方案,让基层党组织明确了教育培训的目标,搭建了培训平台,找准了培训途径。
面对雨后春笋般发展的“农民夜校”,有群众形象地说,它将成为培养“农村家庭能人”的“加油站”“新引擎”……
■ 组织“点将”
培训教师“组团化”授课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农民夜校”理论课堂上座无虚席。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申福建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2017年中央1号文件。“什么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地说,就是调整农村种植养殖结构,使农产品数量足、质量优、销售快、价格好。怎么改呢?一是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二是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此后的“实践课堂”上,当市农科院专家杨旭东讲到“‘川佛手\’除了有药用价值外,枝条还可以用来做盆景”时,兴家村村民和“第一书记”眼前一亮,这条信息为兴家村脱贫又提供了一条路。
与此同时,市委党校、市农业局、内江师院的8名专家学者,在市委组织部“点将”下,分4个组赴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农民夜校”进行示范授课。此次示范授课分为理论课和文化科普课。理论课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由市委党校统一备课、统一命题、统一制作课件,解读2017年中央1号文件。文化科普课由市农业局等部门组织专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讲解实用技术。教师们生动形象的语言,精彩丰富的案例,既接地气又引人入胜,不时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据了解,全市“农民夜校”专兼职教师,采取个人自荐与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与能力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等群体中择优选聘,对热门课程和急需紧缺教师实行联聘联用,确保每所“农民夜校”都有6名相对固定的老师。目前,全市“农民夜校”有1160名专职教师、4073名兼职教师。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农民夜校”的培训质量,他们采用“点将”方式,把骨干教师组织起来,统一时间、统一命题、统一授课方式,开展“组团化”巡回授课,目的就是要教师们“走下去”,有针对性地把群众最想了解的政策、最需要的技术送到群众手里,最大化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
“我已经和不同的老师搭档,到东兴区3所夜校讲解了草莓种植技术,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东兴区农林局高级农林师魏忠说,“只要群众满意,讲多少次我都愿意。”
“我们之前到村上宣讲过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一些惠农政策,这样的宣讲,让农民群众更清楚党委、政府的政策,脱贫致富更有方向了。”市委党校副教授刘茂松表示,他愿意继续“走下去”为农民群众授课。
目前,全市已开展“组团化”授课620余场次。
■ 村民“点单”
培训课程“个性化”设置
“了解资中血橙改良品种的做法了吗?下次你们还想学些什么?”面对刚走出夜校的群众,资中县银山镇党委副书记曾锡宏一边收集学习感受和需求,一边做记录,他要根据群众需求提前制定下月“农民夜校”授课计划。在他看来,“学前有计划、学中有要求、学后有反馈”不仅是省、市、县的要求,也是“农民夜校”扎实授课的基础。
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内江市制定了“农民夜校”教育培训规划,内容涉及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普、农村改革、党建电商7个部分。结合“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农村党建电商“双促”攻坚计划、在外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富民“金桥行动”等重点工作,科学设置了培训科目,在抓好思想政治、文明新风、感恩教育等公共科目的基础上,重点为贫困村群众量身定制培训内容。
隆昌县龙市镇岩湾村是典型的人多地少贫困村,村民以养殖小家禽为主。针对村里养殖种类多、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实际,夜校邀请了市中区农林局养殖专家肖东风,有针对性地从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授课,群众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小家禽养殖。
市中区永安镇石板村乡村旅游远近闻名,当地农家乐经营已成气候,夜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群众想学习烹饪技术、电商营销等知识,及时开展了为期50天的厨师烹饪培训。2组村民叶家焕通过培训,目前已在一家农家乐当厨师,收入大幅增加。
群众“点单”施教,变“教什么学什么”为“缺什么学什么”。全市“农民夜校”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相应出台,每季度开展一次深度调研,每月收集一次学习需求,按月确定一个学习主题,推出必学和选学两张“菜单”……一系列举措,让夜校“个性化”服务更加凸显。从开展问卷调查的情况看,最受农民群众青睐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惠农政策、特色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加之由农民“点单”、“第一书记”“配方”、镇党委“出单”,农民群众自觉学习、自主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
■ 基层“点赞”
培训作用“速效化”凸显
讲授政策法规,讲解技能技术、传送科技服务.……“农民夜校”办得好不好,除了主管部门考核外,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心里那杆秤。
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68岁贫困户黄大度因病致贫,过去仅靠政府扶持和就近打点短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自从去年底在夜校学到了柑橘种植技术,他就在房前屋后试种了一些柑橘,希望早日脱贫。现在,黄大度成了夜校的“固定学生”。
夜校示范授课后,魏忠老师讲的草莓种植技术让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村民刘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也要走规模种植草莓的路子,把草莓种植和发展乡村采摘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新型农民。
在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在技能技术培训基地、在“农民夜校”实训基地……老师们用农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政策、讲技术、讲案例、讲方法,让农民群众在农户院坝、在田间地头感受“实践课堂”的魅力。
“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党校老师的话让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14组贫困户彭莲玉激动不已。2016年底,她借着兴家村连片发展中药材“川佛手”的契机,在政府的帮助下种了20株“川佛手”。“参加夜校的学习,让我掌握了‘川佛手\’种植技术,我家脱贫的日子不远了,我也要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
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大能量,知识愈广,智慧愈高。“农民夜校”,成为了推动农民群众成长为“农村家庭能人”的“智慧加油站”,成为了“践行‘十爱\’·德耀甜城”的“学习助力器”,它必将激发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必将引领群众“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转型发展中的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老百姓身边的大学 求学者圆梦的地方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始建于1979年,是经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开
学校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优质教育资源,把基层、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培养对象主要是学校教育后的在职、待岗及离退休人员,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远程开放教育、...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