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内江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 罗萍
学生时代,我对记者这份职业充满了期待,记者可以深入基层,每天面对鲜活的人和事;记者能够反映民情,帮助困难群众脱离困境;记者可以用笔记录社会的改革和时代的变迁……在我心里记者无所不能。
可是,一些奋战在前线的学长却告诉我,记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无所不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靓丽,曾经的“无冕之王”早已变成“新闻民工”。
终于,在2011年,我怀揣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踏上了记者的职业生涯,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
其实,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过程。
当现实生活中不断充斥着街头行乞骗术、行乞者北京买房等消息的时候,我也不再相信那些看似可怜的乞讨者了,甚至对他们有一丝厌恶。可是,2014年的一次采访,改变了我对行乞者的看法。
我接到新闻热线,说威远县某菜市场经常有一对母子在行乞,不知道是否真实,让记者帮忙求证。我随即赶到现场,对行乞母子进行了采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儿子黄波因意外摔伤造成大脑神经受损,导致失语、肢体活动障碍、阵发性癫痫。母亲吴淑真万般无奈之下带着儿子走上行乞之路。作为报社的一名摄像记者,既要写好稿件,又要拍摄好画面。为了使新闻画面更丰富,人物情感更饱满细腻,我跟随黄波母子去医院,拍摄吴淑真为儿子按摩的画面;跟着他们走街串巷,记录他们行乞的过程。采访中,我被母亲对儿子不抛弃不放弃的母爱深深感动,也被黄波面对病痛折磨坚强乐观的精神打动。采访结束时已临近中午,吴淑真执意要留我吃午饭,我一再拒绝。黄波虽不能说话,却仍要拉着我的手留我吃午饭,他们的真诚再一次让我鼻子酸涩。盛情难却,我只好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饭。临走时,我悄悄将100块钱放在了黄波的衣服口袋里……随后,我分别在《内江晚报》和内江新闻网上发表《儿子,妈妈行乞也不会扔下你》的文字稿和视频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黄波的故事让我对行乞者有了新的看法,人之所以立足于天地间最基本的就是“尊严”二字。有多少人能够舍弃尊严,跪在地上,接受世人的指指点点,只为好心人的一点点捐助?是的,有些行乞者实属无奈,我们也不要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也不要总以为人家好吃懒做。在下结论之前多观察多调查,不要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工作中,当我在报道负面新闻,在采访中被受访者威胁时,我也会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会倦怠厌烦。但当看到踌躇满志的创业者、身残志坚的生存者、乐于助人的志愿者,我又会再次斗志昂扬,精神百倍,迎难而上。是他们的精神感染我、鼓励我,传递给我无尽的力量,我想,这是除了记者这个职业以外,其他职业很难给予我的收获。
新闻推荐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威远县多措并举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肖永康记者徐静)日前,威远县采取制定完善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全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着力加强创新创业跟踪服务等举措,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先后出台了《威远县科技...